《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崇汉编著
(五)老子《道德经》
圣人守道当作模范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老子《道德经・抱一章第二十二》。
注释:
曲:弯曲。
枉:屈己从人;使歪曲。
洼:低洼的地方。
敝:破旧;衰败。
抱一:“一”就是道。“抱一”喻“守道”、“悟性”。
自伐:自我表扬。
自矜:自己夸耀自己。
意译:
本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能够忍受委曲以求保全的人,其心境可以保全完美。
能够忍受屈枉常吃点亏的人,最终必有理直的一天。
能够处低下位的人,其心灵盈满充实。
能够穿旧衣服用旧物的人,其衣物反而能更新。
知足少取者,其心安闲自得。
贪求多取者,则会为物欲所迷惑。
因此,圣人常抱一(“抱一”喻守道)作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故能成为天下人(后人)的模范。
本文: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不固执己见的人,他才更有远见卓识(卓识:卓越的见识)而明理。
不盛气凌人,不认为自己绝对没有错的人,其德行将来必会彰显。
不自我夸耀功德者,他才会有真正的功成名立。
不傲慢自大,不目空一切者,其处身才会长久不败且受人尊敬。
所以,能够做到不与人争强斗胜者,他默默地为世人的利益而牺牲奉献,这样就没有任何人会跟他相争了。
因此,古人说:“委曲的反而能够保全”之大道理,难道是虚言空理吗?所以,能够时时抱一守道的人,天下就会归向于他。
要旨及其他:
1、曲则全:如花草树木顺风雨倾斜,皆能安然无恙。
为人应该能屈能伸,委曲求全(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凡事转一个弯就能圆满解决,但不失其道德原则,故日:“曲成万物”。
2、枉则直:能够忍受冤屈的人能屈能伸,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
3、洼则盈:水往低处流,低洼地水易盈满。能够虚心好学的人,其学识一定很渊博饱满。
4、敞则新:款式陈旧但实用,保留原来的朴实,才是永远的常新。不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原有的不同),持续原有的道德准则,必能永远常新。
5、少则得:清心寡欲,就能知足常乐,也没有牵挂和忧虑。
6、多则惑:声色财货之贪欲愈多者,其心神就愈迷惑不清,活得郁郁寡欢。
7、圣人抱一守道作为天下人的模范。抱一而知天下事,也是古往今来的准则(准则:应该遵循的标准、原则)。所以,老子教咱们应学习圣人抱一以实践“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六句常德(常:不变的)就能与任何人都毫无争执。
8、“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是众人争强好胜的根源。不存此心乃不争之德;唯圣人不存此心,因为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至此,老子的箴言(箴言:劝诫的言词)和心声,咱们全都领悟了吗?
事例:
昔日,赵州禅师问他的学生:“你每日读多少经典?”
学生回答:“有时七卷,有时八卷。老师,您呢?”
禅师微笑着说:“我每日只看一字。”接着禅师解释道:“这‘一字’不是经文上的死字,而是我本来的真面目,本来光明、清净的‘性’,就是本性。”
浅析:
原来,禅师强调“抱一守道悟性”的重要;万事、万物、万法皆由此“一”理而生;亦是万德之元和成圣之基,更是导引人心向上向善之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