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崇汉编著
(五)老子《道德经》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绰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道德经・天网章第七十三》。
注释:
天网:天之法网。
疏:稀疏。
失:失误。
单然:舒坦;坦然;迟钝。
意译:
本文:勇于敢则杀
凡是不明义理者,错用勇敢于残暴好斗,又敢于胡作非为的人,造下恶因必自食苦果,所以,迟早会遭受杀身之祸。
本文:勇于不敢则活
凡是明辨是非,热爱真理的人,勇于承担责任,不敢逞强好斗,不敢妄为不轨,勇于表现柔弱,就能平安无事,不会惹祸上身。
本文:此两者,或利或害
以上两种人,一种“勇于敢则杀”对自己有害;另一种人“勇于不敢则活”对自己有利。
本文: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指天理,天理所不容者,就是勇于表现刚强、错用勇敢于残暴、胡作非为的人。为什么勇于敢者就会被杀被害呢?有谁知道它的原因吗?
本文: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理无明显的法规条例可循,“天之所恶”者凭什么缘由呢?故言“圣人犹难之”,连圣人都以知天为难,何况是普通人呢。
本文: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天之道,顺应自然法则,它从古至今不与万物相争,仍能轻易取胜。
本文: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绰然而善谋
天虽不言不语,对于善恶祸淫都容易得到感应。它不必去安排与呼唤,吉凶祸福等都自然而来。天道坦然、舒缓,善于为天下万物谋虑。
本文: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道,其作用像一个广阔的大网笼罩住这个世界。大网虽然稀疏但并无一物可以漏失,故为非作歹者逃不出天网,即逃不出天道的惩罚。
要旨及其他:
1、道是宇宙间最大的力量,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在道化中充满生机。
2、天网恢恢,这是上天散布在人间的因果网。违背天理良心者,倒行逆施者,贪污腐化者(贪污腐化:利用职权非法获取公共财物,道德败坏,沉迷于糜烂腐朽的生活),为非作歹者,他们造恶因必自食苦果,他们的所作所为都落在天网中丝毫逃不出天道的惩罚。
3、取“勇”字来逞强斗胜,有偏激之行为而无中庸之道者,例如:小人有强暴之勇,勇于背道而施者,勇于妄动妄为者,勇于指鹿为马者,勇于作恶造孽者,等,这些人都是天之所恶,故他们必将得祸害。
4、热爱仁义道德者以勇来为正义,为忠勇,为造福人群,为代天阐扬真理而无畏艰难,勇敢地一直迈向前,这些人牺牲奉献都是天之所好,故他们必将得福利。
5、有些人稍有权势或地位就勇于去贪污受贿,或为了得到个人的利益而勇于去行贿赂,或勇于横行霸道。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些损道败德者其结局往往遭受天怒人怨,落得身败名裂,怎能逃过罚款坐牢之报应呢?!
事例(一):
于谦是一名清官,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浙江钱塘人。
于谦每次从山西、河南巡察后回京,只带随身衣物。当时,有人劝他带些土产回去送给京里的上司,都被他拒绝。为此,他写了一首诗表明自己为官清廉的心志。此诗就是《入京诗》:
绢帕蘑菇共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闾阎:平民居住的地区,借指民间。)
浅析:
我们都知道,天不言不语,但对于善恶祸淫等都容易得到感应,吉凶祸福都自然而来。于谦“为官清廉在人间”,自然会得到上天和人们的肯定和赞颂。
事例(二):
啊!清官上任,百姓个个都举手欢呼:“好啦!好啦!……”
原来,这位县令(县令:旧时称一个县的最高行政官员)刚上任,就在衙门(衙门:旧时官吏办公的机关)的两边挂上烫金对联:
得一文,天诛地灭。
徇一情,男盗女娼。
(徇情:徇私。徇私:为了私利而做不合法的或错误的事,例:徇私舞弊。)
这位县令上任不久,那些欺压百姓的土豪劣绅(土豪:旧时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或恶霸。劣绅:品德恶劣的绅士)以及罪犯都前来进行贿赂,他都一一贪污受贿。正直之士见了提醒县令别忘了自己在衙门前挂着的誓联。
县令得意洋洋地拈着鼠须,虚笑着狡辩道:“我有老老实实照做呀!现在的情况是,我所得到的不只‘一文’钱,所徇的情也不止‘一情(一件)’,有分别呀!”
浅析:
我们都知道,天不言不语,但对于善恶祸淫等都容易得到感应。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它不去安排与呼唤,吉凶祸福自然而来。
虽然,这位县令诡计多端,口是心非,但他贪污受贿的行为怎能逃出疏而不漏的天网呢?迟早会得到上天公平的惩罚,以及在人间依法严厉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