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爱己身·贵爱万民》崇汉编著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道德经》“左契章”第七十九。
【注释】
左契:“契”指古代借贷财物用的契约,今指合同。古代刻木为卷,木分左右二片。债权人执左契,左契刻着负债人的姓名,只待负债人(执右契者)归还财物。执左契者不向人索取,代表大德行者,比喻遵天理、守规矩、行大道。
有德司契:有德之君子执左契,乐于施舍财物,给人方便。
无德司彻:“彻”指周代的田赋制度。本句言无德之人,如掌管土地税者,只向人催讨税收而不肯付出。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浅说】
(一)
两个人都有强烈的好胜心,又因为对事物的见解、看法不同,偏执而发生口舌之争,不愉快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从此双方积怨在心。后来经过亲友的调解其怨恨,或者各自为了自己的形象而互相退让一步,这是好现象。然而表面上双方欢欢喜喜有说有笑了,但是双方在心里或多或少仍然存有余怨。
余怨之心久久不散,时日一久,时机成熟时,怨气又会再发作。怨心未能彻底消除,这种勉强的和解方法,怎能是最彻底的和解善法呢?
(二)
两个人私心重,互相猜疑,怀恨在心,后来有一人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便自动去跟对方言好、退让、和解。这种和解法,也不是尽善尽美之方法。这种有为而为的和解法,不会有完善的结果。不如放下私心,当初不去惹是非,心胸宽大,不引起争执,哪会有结怨呢?
【原文】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浅说】
(一)
古人视左为吉善,代表天理良心。古人视右为凶恶,表示违背天理良心。
“执左契”者比喻遵天理,守规矩,行大道,尊师重道,守住自然之正道,以博爱诚正的本心来修己化人,为本性灵明之灯培德加油。
(二)
一纸契约分左右两半。(契约: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左半张契约归债权人,右半张契约归负债人。当负债人要归还财物,其右半张契约要与债主的左半张契约相符合,对合后也就是还清了欠债,契约也就作废了;故契约是双方的信据。
圣人、修德之君子持左契,只待持右契者归还财物,前来合于左契。持左契者不去强求别人何时归还财物——“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三)
为什么说君子修身立德,要紧紧握住“左契”不放呢?此乃比喻行善积德,道德充实稳固,人人敬仰,人人归顺服从,那么总有一天持右契者就会自动合于持左契者。倘若是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者,他就会得到人民的归顺服从与爱戴。
持左契者一旦遗失了左契,此乃比喻此人做出了违背天理良心的事,失去了信据,人心不服,人人怨恨,那么持右契者就会“拿住刀把子——有了把柄”,(把柄:器物上供人握持的部分。比喻可以被人抓住进行要挟或利用的短处。)于是趁机毁约。若强制令人归还财物,就会惹起争端,引起纷争而结怨。
(四)
有德之君子,手执左契,大开方便之门,乐于助人,给人方便,这是善行。善行不去宣扬,有恩于人,不留痕迹,不惦念在心。
手执右契者(负债人),若借故拖延不还债,失去了诚信,但是手执左契的君子(债权人)循规蹈矩,不去苛责于人,不与人发生纷争,仍然心安理得,这是有德之君子的作为,就是老子说的“故有德司契”,近乎道。
(五)
无德的人,只知力求于外,三恶具有,“三恶”指人心三毒——贪、嗔、痴,一心一意想方设法图谋不轨,以达到损人利己之目的。
无德的人,做了少许的善事,心里就会惦念着希望得到回报或称赞。
无德司彻者,(彻:指周代的田赋税收。)犹如掌管土地税者,只向人催讨税收而不肯付出,不肯给人财物支援,怎不令人生怨呢?
【原文】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浅说】
(一)
上天本身没有善或不善,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养育万物,对待众生没有亲疏贵贱的区分,一律平等施与善人恩惠。
谚语云:“火不烧山地不肥,人不为人(众人)身不贵。”
有仁德的善人志士执左契,牺牲奉献,传达真理使众人明理修道,其所作所为能与无为的天道相契合,也和上天一样有令人钦佩的德性,那么上天自然会经常给他辅助、护佑、照顾。
(二)
为非作歹之恶人,其所作所为违背天道,与上天的德性格格不入,因此不契合就不护佑;上天怎么会去护佑恶人作恶事呢?
恶人为了贪欲私利,捏造是非,损人利己,宁愿自造恶因自食苦果,咎由自取,这与“天道无亲”之“常与善人”完全是两回事。
【引例与深思】
执左契者,就是有大志的至善君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为什么善人常获上天的护佑、辅助呢?其实,上天怎么会无故加福于人呢?其主因在于自己——自种善因,与上天的德性互相契合所带来的善果、福报。那么有大志的至善君子,其高尚的德行,有哪一些可以让世人借鉴效法呢?例如:
修:言合理行端正,清除人心三毒。人心三毒指的是“贪、嗔、痴”。
行:日日牺牲奉献,其言行有益于社会人群。
仁:以慈爱的心来亲近劳苦民众,传达真理,助人明理修道立德。善人鼓励他更善,不善的人帮助他趋向于善。
义:以浩然正气代天阐扬真理,勇于维护正义。
礼:以温和的态度与真诚的心来待人接物,善待善人与不善的人。
智:真明道,有远见,明辨正邪。
信:躬行实践信守诺言,诚实守信。
道:独处时谨慎守诚,改过自新,抱守道体率性而行。德:三施并行,公正无私,抱朴持守本性良心。(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