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日星期三

《贵爱己身·贵爱万民》道心纯善灵性清净

《贵爱己身·贵爱万民》崇汉编著

道心纯善灵性清净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老子《道德经》“辎重章”第二十六。

【注释】
    重:稳重;重要。
    轻;轻浮;轻微。
    静:清净;寂静。
    躁:急躁;躁动。
    辎:zi音“资”。古代的一种车。
    辎重;古代行军中由运输部队运送的重型武器和粮草、被单等军需物品。
    燕处:安然处之;平常心。
    万乘: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出兵万乘,后世称天子为万乘。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浅说】
(一)
    此“重”字当作形容“稳重”的“道心”。道心指纯善理性的心。
    此“轻”字当作形容“轻浮”的“色身”。色身即人身。人的思想感情在生活中显露七情六欲。(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六欲:色、声、香、味、触、法。)
    一个人的“道心”若不被私心杂念、七情六欲所蔽障,(蔽障:遮蔽;阻挡。)其人身的所作所为便由道心所支配,那么其言行必然言正行正。

(二)
    此“静”字当作形容“清净”、“安祥宁静”的灵性。灵性不生不灭。
    此“躁”字当作形容“急躁、浮躁”的气质。(气质:人的个性特点如沉静、活泼、直率、性情等。)
    急躁者往往轻举妄动,(轻举妄动:不经过慎重考虑就轻率地随意行动。)因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其意是说,不但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三)
    如果以“灵性”代表君,以“气质”代表臣,君主与臣子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气质必须听命于灵性,气质因灵性的调节而合情合理地严加管束,那么自性(灵性)就会圆明。

【原文】
    是以圣人终日不离辎重。

【浅说】
(一)
    这样说,道心与灵性是人类极为重要之本。所以古时有道的圣贤,他的言行无时无刻都保持着稳重的道心与清净的灵性——不离辎重。

(二)
    人身(色身)是由四大假合即“风、火、水、土”结合而成。人死后身体就毁灭了,故称色身为“轻”。
    道心为人身之主。不离稳重的道心,就不会轻率妄为。明理实修之志士,时时刻刻都以道心作为言行上的指针。(指针:比喻辨别正确方向的依据或指寻行动的准则。)道心在则可借色身去行功立德,在进德修业上不断精进,故称道心为“重”。

【原文】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浅说】
(一)
    自古圣贤时时刻刻都保持着纯善无恶的道心与清净的灵性,所以其言行就不被七情六欲所蔽障,也不被外表看似高贵、光彩、美丽的事物所扰乱、引诱、迷惑他的心。其心境心旷神怡,超然物欲之外,过着清静安适的生活。

(二)
    一般人对于丰美的物质享受及声色货利,都会竭尽一生的精力去追求。倘若不合天理良心而去妄动妄为,那么不但劳身劳神,也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真明道者有志于修身养性,对于荣华富贵或名利权位,都一点儿也不动心,超脱了世俗的评价,而是淡泊明志,安贫乐道,保持灵性清净,道心纯善,有如古圣先贤修心养性至最善境界。

【原文】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浅说】
(一)
    古时天子(万乘)身系天下之安危,(天子:指国王或皇帝。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因此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应当持重(道心)宁静(灵性),关心人民的疾苦,为政清廉。
    身为大国的君主,倘若“轻浮急躁”,那么其言行就会任由七情六欲所左右。(左右:控制;支配。)唉!一个只注重纵情欢乐、放纵肉欲的国君,怎能精明强干于理民治世呢?可惜!是自己对国人不敬重,态度傲慢——以身轻天下,不但不反省自新,反以为荣,糊涂得忘了“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训诫。(谚语:“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指当政者得人心则存,失去人心者则亡。)

(二)
    真明道的有志君子,看淡色身,清心寡欲,不轻浮妄动于人世间的声、色、货、利,只注重保持自身本性之自然,保持良知良能之至善,为感化世人明理向道而尽心竭力。

【原文】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浅说】
(一)
    一国之君的为人处事,勿犯“轻浮急躁”,不然就会不慎重、轻率妄为,妄动于纵情欢乐、放纵肉欲,气质急躁变成残暴凶狠,任意胡为,这样就失去了君主的尊位,犹如“给狗起了个狮子名——有名无实”。(有名无实;只有虚名,没有相应的实际内容、本领等。)如此君主怎能成为人民的好榜样呢?怎能认真担当国家重任呢?

(二)
    一名众人的领导者,若只看重自己的色身而去寻欢作乐,沉溺于酒色与物欲而不能自拔,如此不但失道失德,不能做好应尽的职责,自轻于民众,自毁前途。
    假如你对人对事都不能称心如意,在前进的路上屡遭挫折,心性就因此浮躁不安,心灵不能自主,于是怨恨、恼怒、大发脾气,不能冷静下来,不用智慧去思考问题,是非不分,那么怎能不失去为人应有的道德品质呢?
    然而真明道的有志君子,面对“泰山压顶不弯腰”,在逆境中借着不称心如意的人与事之考验,好好地修身养性,敢于承担责任,安心专注于自己该做有益于民众的善事。(惯用语“泰山压顶不弯腰”:比喻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再重大的责任也敢于承担。)

【引例与深思】
(一)
    身为一名领导者,其责任重大,就应该把领导的工作做好。倘若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而滥用权力,是非不分,对下位者不关心,不闻不问,若下位者有什么过错就暴跳如雷,大声苛责。不重义理又急躁的领导者,不但被下位者轻视,其领导之位还能保持多久呢?

(二)
    假如你是一名有志于道,平时能言善辩,一旦身心屡遭挫折,事事不如意,致使心浮气躁,那么你会改变当初的意愿或停办懈怠吗?或者在考验中仍然信心十足,意志坚定,能“化气”,由灵性作主,那么其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三)
    有救世化人的宏慈大愿者,一旦日子过得挺舒服,迈入顺境,样样得心应手。凡间事很顺利了,于是顺着个人七情六欲的需要而轻举妄动,被身外之物拖累,致使道心颓丧,离道离智慧越来越远,让你胡思乱想了。此乃失去了稳重的道心,背弃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希望我们都是“轻身重道”的有志者,尽心竭力去完成救世化人的责任……

(四)
    为人应具备哪些“稳重”的优点呢?例如:
    (1)言重——言重指说话很重要,该说的话则说,废话不说,勿言不及义。言谈的对象要合宜有力,就有其价值与意义。
    (2)行重——与人交往,其心真诚,抱道奉行,呈现尊贵的道德品行。
    (3)貌重——此“貌”指人外表的形象,该笑的时候则轻松地笑,但切忌轻浮——嬉皮笑脸。言谈举止有威严,令人恭敬尊重。

(五)
    为人应该避免哪些“轻浮”的缺点呢?例如:
    (1)言轻——言谈损人利己,口出狂言,口蜜腹剑,轻易承诺人的话却无法实现——轻诺寡信。如此言轻容易招罪惹祸。(口蜜腹剑:话说得甜蜜动听,心里却阴险狠毒。形容人狡诈阴险。)
    (2)行轻——言语、举动不庄重,不严肃,对人不敬重,态度傲慢。如此行轻则招来不好的批评与对不住别人对你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