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学习》前人著
真道宝贵何以暗传
一、前言
在班开始之前,要感谢 上天慈悲,唯有祂的大慈大悲,今天我们才能有这个机会聚在一起,分享神圣的真理,共同来阐扬这一条修道之路。感谢前辈者慈悲,那么地有耐心和包容心,栽培我们能在这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进。
今天后学来这里不是来教大家的,而是来跟你们一起分享这么玄妙的圣理。当我们谈圣理时,其实就是所谓的道。
求道之后,渐渐地,一步一步地我们开始进入修道。我们更能了解到道的宝贵和真实,但我们心中却仍然还有疑问。天道虽然是宝贵,但为何不借由广告媒体来作宣传呢?用传播的方式不是比较快吗?
道降于一定的天时,且是为了那一些和道有缘的人。
道的隐或显,都不会显露出祂的形迹。
当祂显的时候,没有人能看见祂的源头,因为祂是隐藏着的。
在中国的文字,道也有:「真正的原理」或「理」之意。
「真正」的意思是永恒的、永远的、永不改变的。
「原理」或「理」,最初是「玉的纹理」之意。玉是一块宝石,在东方是被视为很有价值的。一块宝玉是深藏不露的,但是一个普通的石头,却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因为它不是珍贵的。如果它的价值并不是很显著的,则到处可见。但珍贵的玉就不一样了,因为宝玉不是到处可见的,而是很有价值的,是深藏不露的。
道意谓着无形的秩序,借由人、物及宇宙把祂表现出来。道是宇宙的生命及根源,也就是真理。包括教皇JuanPablo二世在他的书名叫《穿过希望之门槛》中说:道就是永恒的真理,如同天主教徒所说的Verbo ,所以中国字的道就是Verbo。
在约翰福音第一章第一节说:「太初有道,道与 上帝同在,道就是 上帝。」当约翰在希腊写福音时,用了Logos 这个字,可翻译为Verbo ,也就是原理,根据,生活的道理。如果Logos把它翻译为中文的话,也就是「道」,也就是说太初有Logos,有道,道与 上帝同在,道就是 上帝。
由于 上帝的慈悲降道,就是要净化我们,唤醒我们的本性,让我们恢复本性的德行,敬天地,在这之中才能建立大同世界。道是渡有缘人,所以暗传。
借着有天命的明师,我们求了道,让我们能够觉醒与光明心性,是多么的珍贵,如同无价之宝,所以道是独一无二的道路,历代的圣佛菩萨也是借着它达到明心见性的。释迦牟尼佛称它为「心法」,孔子称它为「天命」,耶稣称它为「人子的降临」,惠能祖师称它为「明心见性之心法」。若没有 上帝的命,圣人是不敢传心法的,他们过去的传法是很谨慎小心,是暗传,是口授心印之法;之后大道开始普传,庶民得道,这是唯一可以得三宝的机会,须尽力的保存在心中,一点都不可泄露,因为三宝是天机,甚至也不可写在纸上,就象得到无价的宝玉一样,要保存好。
二、纲要
(一)道渡有缘人,所以是暗传
道暗传的目的,就是要渡有缘人。若是有缘的话,千里也能相见,若是无缘的话,对面不相逢。这是一个自然的法则,今天我们能相聚在一起,也是有一个因。当因成熟时就会显现,这就是看得到的缘,我们适时适地的求得了道,而且在这有德行的修行当中,使我们种下真理的种子,并显露出来及其成长。缘分有一定的时间,有些较长,有些较短。例如夫妻之间的缘分是一辈子的,在道中也有一个例子:Fanny 和唐龙,Fanny 是Santiago del Estero 省的人,而唐龙是台湾人。两个人住的地方,相隔几万公里,但是他们相遇了,结婚之后就搬到火地岛去了。花因为缘的关系才生在树旁,但也因为缘的关系而被人摘去。在采摘的时期,有很多人都去寻找,而尽管在路旁有很多吸引人的美丽花朵,但因为那些花都太容易看到了,所以并不引起人家的重视。而兰花生在隐密的山里,只有有缘的人才能找到它。
道就象兰花一样,亦是很难找到的,因为耶稣曾说过:「被招的人多,而被选中的人少。」
短暂的缘就象在旅途中跟某人讲一讲话,之后就从不再见面了,或是老师和学生,或是医生和病人,只是偶然的相遇而已。
我们能相聚是因为有缘,相似的人吸引相似的人,所以当缘成熟的时候,我们就会在这社会中产生一种趋势与倾向。我们能够求道,要感谢我们的引师,因为缘的关系,渡我们求道。当我们和仙佛的缘成熟,而我们又产生想要渡人、救人的感觉,我们将可以创造一个人间的天国。
(二)真道是崇高的
真道是很崇高的、很微妙的、深远的。如果没有智慧与根基的话,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让我们了解它的宝贵与奥妙。释迦牟尼佛曾说过:有三种人不可以求道。
甲、与 上帝、佛无缘的人。
乙、不相信 上帝存在的人(没有信)。
丙、无法向 上天发愿的人。
所以说,求道必须要有缘,诚心和能向 上帝发愿的人。
关于发愿这个问题,《六祖法宝坛经》:「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不退者,定入圣位。」
这个顿法,就是我们求道时所得到的三宝,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引师和保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求三宝之前,要先发十条大愿,然后才求道的原因。从古至今,道就是天机,是非常神圣的,师师密付本心。
惠能祖师说:我们要小心那些与我们不同见同行的人,这就是引师的责任,要度有缘人。「法不应传给无缘之人,否则将可能因为这些人而带来损害」。
例如:如果一位已经求到道的妈妈,强迫她的儿子去求道,而不等他的机缘到来,他可能就会产生疑惑、抱怨、恼恨,到最后就损失很多,不只是自己而已,连他妈妈以后在修道过程可能受困扰。
在马太福音第七章第六节:「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当我们渡人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他们的缘,如此我们一方面可以保护道场,和此人之修持。
子曰:「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为了要登高,要从低处开始。
虽然天道传于每个家庭,每一个人,但其过程是一步一步的。求了道虽已打开灵性之门,但并不意味我们马上就可以成道,而是借着道德之路来慢慢修。
「如同流动的水,它会先找到它的河床,一边前进一边填满它。」在这一句当中,也有显示出两种情形,找到水道就如同找到「道」,而后借由行功立德不断的前进。
有德行的修道人(贤德之人),每天不断的修正他的心、脾气,并忏悔而一步一步地去改变它。也就是行功立德,虽然不是为了得到众人的掌声,但其修行是明显的,因而改变了他的气质、脸相,有一股隐藏不住的光辉。当一个人很诚心的在修道,他会慢慢地将黑暗变为光明。意思就是说以灵性来作修持,我们本性原是佛性,那么对我而言,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来自于良心。我们从德行之根源修起,因此求道,乃是重拾回 上帝之德行,我们的本性具有上天给我们的五德。所以当我们修道,消我们的业力的同时,佛性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三)从古至今,心法都是暗传
《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因此道的伟大在于隐藏它的光芒,而不是突显它,所以,道是暗传的,为了保存其价值及珍贵性。 上帝选择以暗传的方式来大开普渡,维持这世间的秩序,让有缘人能够到来,所以说我们进去佛堂内,不是进去一个很平凡的地方,而是进去 上帝选来传道之处。同样地,我们能够认识有天命的明师传道给我们,就是我们和真理的机缘已成熟了。
我们修道,是为众生而做,为真理而活。如:服务、渡人、开荒等工作,以从这些工作中得到智慧,这才是我们往天国的道路,暗表示阴之德,是保护的,且是柔和的、谦下的、质朴的、及有分寸的。
因为荣耀,心灵的傲慢骄傲,目中无人,会使我们毁灭及堕落。
耶稣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古时候的师是如何传真道的?他们是谨慎的、敏锐的、深微的、有礼的、是虚心的,让 上帝能够完全进入他的心中。
耶稣用比喻,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毫无遮掩的真理。他很清楚地表明出道之存在,可是却不能传道,因为这是天机。前贤说:「当有价值之物被看到及辨认出来,它的形体会罹难。」
宗教就好象树枝,显示给人们知道 上帝是存在的。如果没有根的话,树枝就会干枯,他们是互补的。我们正处在秋季之时,树叶都落尽,也是万物回归到它们的根源,大自然界中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会归到他的根源。
(四)道是根源
宗教,只有传给我们福音,和经上的道理,此乃是渐法,但道是心法,是为了这最后一期的大开普渡而来的,是暗传的。
暗传的道统: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迦叶尊者。五祖→六祖。
六祖求道的过程,是很艰辛的,当他二十四岁时,有一天背着柴到客店家去,听到有人在诵《金刚经》。他一闻经语,心即开悟,之后有位善知识给他十两银,作为安养母亲的费用。之后他就到黄梅山,接受五祖的教诲。他走了三十天,终于找到了,当他到了那边时,以鞠躬礼向五祖礼拜,五祖弘忍教他去砍柴和舂米,也就是做厨房内的助手。八个月之后,五祖知其机缘已熟,就秘密地走到后面的柴房跟他说:「米熟也未?」惠能回答说:「米熟久矣!犹欠筛在!」五祖用禅杖在石碓上敲了三下,就离开了。以惠能的智慧,立刻领悟师父之暗示,那天晚上三更时分,悄悄地进入房间里拜见五祖。五祖以袈裟遮住,以免别人看见,在那时,就把心法传给了惠能,也把衣钵得授给他,从此惠能成为禅宗第六代祖。
三、结论
道之所以暗传,不是因为自私的关系,而是因为天命金线的尊贵,所以我们要保护它,当因缘成熟之后,那些已经准备好做「 上帝的选民」的人就会遇到他们的引师,渡他们去求道。
我们现在有道,为了让我们觉醒,让我们有所准备,须用我们最大的诚心来修道,我们要常回佛堂,学习天的道理,及用一颗感恩的心,使能回到故家乡。
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四十二至四十四节:「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来到。家主若知道几更天有贼来,就必警醒,不容人挖透房屋。这是你所知道的,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
彼得后书第三章第十节:「但主的日子要象贼一样。」我们要好好把握这唯一求道的机会,并永远都要警醒着,不要放弃任何一个立德的机会,而要去把握每一个机会,来行功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