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4日星期日

《讲义学习》真道宝贵何以暗传

《讲义学习》前人著

真道宝贵何以暗传

一、前言
    在班开始之前,要感谢    上天慈悲,唯有祂的大慈大悲,今天我们才能有这个机会聚在一起,分享神圣的真理,共同来阐扬这一条修道之路。感谢前辈者慈悲,那么地有耐心和包容心,栽培我们能在这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进。
    今天后学来这里不是来教大家的,而是来跟你们一起分享这么玄妙的圣理。当我们谈圣理时,其实就是所谓的道。
    求道之后,渐渐地,一步一步地我们开始进入修道。我们更能了解到道的宝贵和真实,但我们心中却仍然还有疑问。天道虽然是宝贵,但为何不借由广告媒体来作宣传呢?用传播的方式不是比较快吗?
    道降于一定的天时,且是为了那一些和道有缘的人。
    道的隐或显,都不会显露出祂的形迹。
    当祂显的时候,没有人能看见祂的源头,因为祂是隐藏着的。
    在中国的文字,道也有:「真正的原理」或「理」之意。
    「真正」的意思是永恒的、永远的、永不改变的。
    「原理」或「理」,最初是「玉的纹理」之意。玉是一块宝石,在东方是被视为很有价值的。一块宝玉是深藏不露的,但是一个普通的石头,却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因为它不是珍贵的。如果它的价值并不是很显著的,则到处可见。但珍贵的玉就不一样了,因为宝玉不是到处可见的,而是很有价值的,是深藏不露的。
    道意谓着无形的秩序,借由人、物及宇宙把祂表现出来。道是宇宙的生命及根源,也就是真理。包括教皇JuanPablo二世在他的书名叫《穿过希望之门槛》中说:道就是永恒的真理,如同天主教徒所说的Verbo   ,所以中国字的道就是Verbo。
    在约翰福音第一章第一节说:「太初有道,道与    上帝同在,道就是    上帝。」当约翰在希腊写福音时,用了Logos  这个字,可翻译为Verbo   ,也就是原理,根据,生活的道理。如果Logos把它翻译为中文的话,也就是「道」,也就是说太初有Logos,有道,道与    上帝同在,道就是    上帝。
    由于    上帝的慈悲降道,就是要净化我们,唤醒我们的本性,让我们恢复本性的德行,敬天地,在这之中才能建立大同世界。道是渡有缘人,所以暗传。
    借着有天命的明师,我们求了道,让我们能够觉醒与光明心性,是多么的珍贵,如同无价之宝,所以道是独一无二的道路,历代的圣佛菩萨也是借着它达到明心见性的。释迦牟尼佛称它为「心法」,孔子称它为「天命」,耶稣称它为「人子的降临」,惠能祖师称它为「明心见性之心法」。若没有    上帝的命,圣人是不敢传心法的,他们过去的传法是很谨慎小心,是暗传,是口授心印之法;之后大道开始普传,庶民得道,这是唯一可以得三宝的机会,须尽力的保存在心中,一点都不可泄露,因为三宝是天机,甚至也不可写在纸上,就象得到无价的宝玉一样,要保存好。

二、纲要
 
(一)道渡有缘人,所以是暗传

    道暗传的目的,就是要渡有缘人。若是有缘的话,千里也能相见,若是无缘的话,对面不相逢。这是一个自然的法则,今天我们能相聚在一起,也是有一个因。当因成熟时就会显现,这就是看得到的缘,我们适时适地的求得了道,而且在这有德行的修行当中,使我们种下真理的种子,并显露出来及其成长。缘分有一定的时间,有些较长,有些较短。例如夫妻之间的缘分是一辈子的,在道中也有一个例子:Fanny  和唐龙,Fanny  是Santiago del Estero 省的人,而唐龙是台湾人。两个人住的地方,相隔几万公里,但是他们相遇了,结婚之后就搬到火地岛去了。花因为缘的关系才生在树旁,但也因为缘的关系而被人摘去。在采摘的时期,有很多人都去寻找,而尽管在路旁有很多吸引人的美丽花朵,但因为那些花都太容易看到了,所以并不引起人家的重视。而兰花生在隐密的山里,只有有缘的人才能找到它。
    道就象兰花一样,亦是很难找到的,因为耶稣曾说过:「被招的人多,而被选中的人少。
短暂的缘就象在旅途中跟某人讲一讲话,之后就从不再见面了,或是老师和学生,或是医生和病人,只是偶然的相遇而已。
    我们能相聚是因为有缘,相似的人吸引相似的人,所以当缘成熟的时候,我们就会在这社会中产生一种趋势与倾向。我们能够求道,要感谢我们的引师,因为缘的关系,渡我们求道。当我们和仙佛的缘成熟,而我们又产生想要渡人、救人的感觉,我们将可以创造一个人间的天国。

(二)真道是崇高的

    真道是很崇高的、很微妙的、深远的。如果没有智慧与根基的话,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让我们了解它的宝贵与奥妙。释迦牟尼佛曾说过:有三种人不可以求道。
    甲、    上帝、佛无缘的人。
    乙、不相信    上帝存在的人(没有信)。
    丙、无法向    上天发愿的人。
    所以说,求道必须要有缘,诚心和能向    上帝发愿的人。
    关于发愿这个问题,《六祖法宝坛经》:「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不退者,定入圣位。
    这个顿法,就是我们求道时所得到的三宝,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引师和保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求三宝之前,要先发十条大愿,然后才求道的原因。从古至今,道就是天机,是非常神圣的,师师密付本心。
    惠能祖师说:我们要小心那些与我们不同见同行的人,这就是引师的责任,要度有缘人。「法不应传给无缘之人,否则将可能因为这些人而带来损害」。
    例如:如果一位已经求到道的妈妈,强迫她的儿子去求道,而不等他的机缘到来,他可能就会产生疑惑、抱怨、恼恨,到最后就损失很多,不只是自己而已,连他妈妈以后在修道过程可能受困扰。
    在马太福音第七章第六节:「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当我们渡人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他们的缘,如此我们一方面可以保护道场,和此人之修持。
子曰:「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为了要登高,要从低处开始。
    虽然天道传于每个家庭,每一个人,但其过程是一步一步的。求了道虽已打开灵性之门,但并不意味我们马上就可以成道,而是借着道德之路来慢慢修。
    「如同流动的水,它会先找到它的河床,一边前进一边填满它。」在这一句当中,也有显示出两种情形,找到水道就如同找到「道」,而后借由行功立德不断的前进。
    有德行的修道人(贤德之人),每天不断的修正他的心、脾气,并忏悔而一步一步地去改变它。也就是行功立德,虽然不是为了得到众人的掌声,但其修行是明显的,因而改变了他的气质、脸相,有一股隐藏不住的光辉。当一个人很诚心的在修道,他会慢慢地将黑暗变为光明。意思就是说以灵性来作修持,我们本性原是佛性,那么对我而言,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来自于良心。我们从德行之根源修起,因此求道,乃是重拾回    上帝之德行,我们的本性具有上天给我们的五德。所以当我们修道,消我们的业力的同时,佛性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三)从古至今,心法都是暗传

    《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因此道的伟大在于隐藏它的光芒,而不是突显它,所以,道是暗传的,为了保存其价值及珍贵性。    上帝选择以暗传的方式来大开普渡,维持这世间的秩序,让有缘人能够到来,所以说我们进去佛堂内,不是进去一个很平凡的地方,而是进去    上帝选来传道之处。同样地,我们能够认识有天命的明师传道给我们,就是我们和真理的机缘已成熟了。
    我们修道,是为众生而做,为真理而活。如:服务、渡人、开荒等工作,以从这些工作中得到智慧,这才是我们往天国的道路,暗表示阴之德,是保护的,且是柔和的、谦下的、质朴的、及有分寸的。
    因为荣耀,心灵的傲慢骄傲,目中无人,会使我们毁灭及堕落。
    耶稣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古时候的师是如何传真道的?他们是谨慎的、敏锐的、深微的、有礼的、是虚心的,让    上帝能够完全进入他的心中。
    耶稣用比喻,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毫无遮掩的真理。他很清楚地表明出道之存在,可是却不能传道,因为这是天机。前贤说:「当有价值之物被看到及辨认出来,它的形体会罹难。
    宗教就好象树枝,显示给人们知道    上帝是存在的。如果没有根的话,树枝就会干枯,他们是互补的。我们正处在秋季之时,树叶都落尽,也是万物回归到它们的根源,大自然界中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会归到他的根源。

(四)道是根源

    宗教,只有传给我们福音,和经上的道理,此乃是渐法,但道是心法,是为了这最后一期的大开普渡而来的,是暗传的。
    暗传的道统: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迦叶尊者。五祖→六祖。
    六祖求道的过程,是很艰辛的,当他二十四岁时,有一天背着柴到客店家去,听到有人在诵《金刚经》。他一闻经语,心即开悟,之后有位善知识给他十两银,作为安养母亲的费用。之后他就到黄梅山,接受五祖的教诲。他走了三十天,终于找到了,当他到了那边时,以鞠躬礼向五祖礼拜,五祖弘忍教他去砍柴和舂米,也就是做厨房内的助手。八个月之后,五祖知其机缘已熟,就秘密地走到后面的柴房跟他说:「米熟也未?」惠能回答说:「米熟久矣!犹欠筛在!」五祖用禅杖在石碓上敲了三下,就离开了。以惠能的智慧,立刻领悟师父之暗示,那天晚上三更时分,悄悄地进入房间里拜见五祖。五祖以袈裟遮住,以免别人看见,在那时,就把心法传给了惠能,也把衣钵得授给他,从此惠能成为禅宗第六代祖。

三、结论
    道之所以暗传,不是因为自私的关系,而是因为天命金线的尊贵,所以我们要保护它,当因缘成熟之后,那些已经准备好做「    上帝的选民」的人就会遇到他们的引师,渡他们去求道。
    我们现在有道,为了让我们觉醒,让我们有所准备,须用我们最大的诚心来修道,我们要常回佛堂,学习天的道理,及用一颗感恩的心,使能回到故家乡。
    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四十二至四十四节:「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来到。家主若知道几更天有贼来,就必警醒,不容人挖透房屋。这是你所知道的,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
    彼得后书第三章第十节:「但主的日子要象贼一样。」我们要好好把握这唯一求道的机会,并永远都要警醒着,不要放弃任何一个立德的机会,而要去把握每一个机会,来行功立德。

《讲义学习》天道普传的因由

《讲义学习》前人著

天道普传的因由

一、前言
    在开始之前,后学要感谢    上天慈悲,给我们在一起的机会,分享真理并且后学也要感谢大德行者和坛主,他们用很大的耐心和包容来栽培我们,让我们可以在这条真理之路前进。
    后学在此并不是为了教授,而是要和您们分享真理的奥妙,当我们谈祂(指真理)时,也就是谈道。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天道降世的因由」,且为了更深入了解主题,我们将之分成下列几部分。

二、大纲
 
    孟子:一位古圣贤,他说:「天下溺,援之以道。」此时,道德沦丧,同样也是皇天宏慈,让道传遍天下以挽化人心之时。在求道那天,大德行者教导我们的灵性之门位于何处,并打开了它。当时,我们的灵性和天产生了契合,如果我们能一直在真理的道路上,那么这分契合将继续保持并扩大。这样我们将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改变世界。这是,大部分我们都不是修得很好、很有德行,但我们却都已求道,因为我們的缘分和诚心就已足够让我们可以求道了。

(一)古代的传道

    古时,要求道并不象现在这么容易。当时,道是暗传,并且单传独授。在五千年准备之后,借着六十四代祖师的道统传承,由于祖师们的慈悯、慈悲,还有无数圣佛的牺牲,使得今天我们可以求到道的传授。
    所以,在古时,经过一段长时间很深的修行,无尽的牺牲,不断的寻找不同的师父,当这弟子达到了几乎圆满的修行,且净化了他的心,此时,明师就将道传给他。
    古時的圣人留下了一个典范给我们,让我们知道求道是十分困难的。
    悉达多太子,当他了解了生命中的无奈后,抛弃他的宫殿和家庭,开始去寻找解脱之道。在遇到明师之前,他拜过了五个师父,详尽领悟他们的教育,禁食苦修、并静坐悟道,一直到获得明师授予真道才成为佛。(经由佛陀的讲经说法,产生了佛教)。
    六祖惠能求法的过程也是艰苦万分。
    二十四岁时,有一天,送柴火到客人家,在客店听人诵《金刚经》,使即开悟,了解经义,欲前往黄梅向五祖求道,当时有位善心客人送他十两银子以安顿母亲生计。然后,他翻山越岭,走了三十天的路,历尽艰辛。
    当抵达时去向五祖参驾,被差遣去厨房劈柴薪、踏碓舂米。因为太瘦小,无法舂米、所以绑上腰石,以增重量。为了工作,被腰石磨到皮开肉绽,仍不以为苦。八个月后,五祖感其为法忘躯,且已见性、改传法予他。
    借这个在古时得道困难的简短历史、我们再来深入现今大道普传的原因。

(二)为何今日大道普传?

    当符合了一些条件时,道就降到世间,也就是说,需要某些原因:因时成熟、因地成熟、因人心需要。
    甲、因时成熟
    自古以来,灵性修行分了三个时期,我们可以将之喻成大自然的周期。
    第一时期是青阳期,也就是成长的时候。
    第二时期是红阳期,成熟的时刻,是个出现宗教以及不同修行方式的时期。
    今天我们已经在第三时期,也就是白阳期,是收割的时刻,是个麦稗分清,好果实与坏果实分开来的时期。
    道在古时是单传独授。在青阳期,皇帝才可以求道修道,并树立社会的模范。在红阳期,各宗教的圣人们和他们最优秀的徒弟才可以求道。现在,在第三时期,道降庶民并且大开普渡。
    此时最后一期的传道,是遇到世界最大困境之时,是危机,也是回乡的好佳期。
    这「时」指成熟和收割的时候,也就是机缘。这个时是很重要的,因为若来得不是时候,会来得太早;或者来得太晚,错过时机,太早或太晚都不是正确的。
    这是收割期,成长期(春天)和成熟期(夏天)已过了,现在我们处于收割期(秋天),大道普渡也是如此,符合收割时期。所以,不要错过这机会是非常重要的。二千五百多年前,    上帝就已降下五教圣人(老子、孔子、释迦、耶稣和穆圣)来宣扬真理、道德以及    上帝的讯息,留下许多经典和真言为大道普渡而铺路。
    在许多五教圣人的经典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关于天道降世的讯息,在圣经马太福音第十三章第二十四节:「天国好象人撒好种在田里,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主人说:『这是仇敌做的。』仆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主人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唯有麦子要收在仓里。』
    乙、因地成熟
    道的宗旨就是开创大同世界。在以前因为国与国相距遥远,且交通不发达,所以无法将道推行至全世界。在孔子的时代,为了传道及恢复道德,完成大同世界,周游列国,传真理、讲仁义,但尽管用尽他一整生的力量,只有在中国境内,无法达到世界的其它国家。
    在印度也一样,释迦牟尼为了挽救人类而讲经说法,但也跟耶稣和穆圣一样,只可停留在他们自已的地区。所以,若当时    上帝就决定托付普传的工作,会因长距离而被限制住,无法将真理传遍天下。
    现今科技进步,交通、通讯发达,缩短了距离,所以,道可以传遍所有人类,且唤回他们的本心。
    丙、因人心需要
    古时,生活很单纯,道德伦理居上,所以想要寻找真理的心并不象现在如此强烈。除此之外,也不象现在那么多的灾劫,所以,并没有引起如此多的不安。
    换句话说,现今道德伦理沦丧,出现了贪心、嗔心和猜忌心等。人类追求物质享受,为了满足欲望不择手段,如偷窃,杀人等,如此人类愈来愈糟,失去伦理、宗旨,造成了严重混乱的局势。心灵的空虚和灵性的堕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每次我们翻开报纸时,总是看到许多悲剧和犯罪事件等。
    目前许多案例显示给我们,世界的不和谐越来越严重(在一场审判纳粹分子的庭审中,一位名叫杰克森的法官说:「两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超过先前人类所有战争的死亡人数,人类从来没看过如同这半世纪内这么多的屠杀,这么多的暴力犯罪,如此多的奴隶,以及这么多的人被谋杀。」(三十年代的战争:印度支那死了三百二十五万人,这数目刚好是这个地区所有人口的百分之六:越南、柬埔寨、寮国。)
    人类所产生的不幸必须由他们的子孙去承担,他们在世界上形成一股暴戾之气,造成人类生存的危机。
    现今道德的没落造成:为了钱谋杀人,父杀子,子女也会杀他们自己的父母亲,以及许多激烈的犯罪等。
    为何人心如此乱呢?那是因为失去了真理和良心的方向,不懂生命真正的意义。孟子说:「天下溺,援之以道。」现在世界沉沦,离理想世界很遥远,是个愈来愈污染,危险的空间。由人类所造成的危机,可以由人心去解决,如何解决呢?
    只有上天慈悲降道给我们,我们可以得到真理为指引,回复原来清净的本性。

(三)天道普传的目的

    天道普传的目的是:
    甲、唤醒正信和正念
    正信来自我们的灵性,是不变的,面对任何的考验都不变。念头、说话和行为之间互相连系,在还没说一个字或一个动作之前,我们的念头已经酝酿好了。我们必须保持着由灵性所流露出的正念,所以,当求道时和灵性有所连系时,我们将可以端立三界,并提升我們的修持。
    乙、挽救劫难化掉戾气
    只有我们的心和上天的心契合,并发扬完美的德行,才可达到这个目标。关于这点,我们大家都有责任,每个念头、每个感情,产生一股气。如果这气是祥和的,会变成祝福,但若是暴戾的,会变成灾劫。许多人的气会变成一股很强大的力量,好坏视情况而定,可以是和气或是戾气。
    丙、挽救人类使其本性复出
    借着德行的修持,人可以净化他的心,并借由这方式回复本来面目(    上帝的形象)。
    丁、回到故家乡
    借助道的传授和灵性之门的开启,有德行的修持,当我们要离开这世间时,我们可以回到    上帝身边。
    戊、建立大同世界
    借着求道修道,我们将会改变我们的态度,达到安祥,使我们接近中道。在反观时,可察觉到这些改变,并会有人想效法我们,这将会变成一精确的前进,时一到便改变全世界。
    在一首Sufi Bayazid提到有关于他自己的诗,诗名为《改变我,为了改变全世界》,这样讲:「年轻时,我是革命者,我的祷告是向    上帝说:『主啊!赐给我力量来改变这世界。』」
    随着成年后,我惊觉到我已过了一半的人生,但并没改变任何一人,于是我改了我的祷告。我开始向    上帝说:『主啊!赐给我可以改变跟我有所接触的人的能耐。即使只有一个是我的家人或是我的朋友,我都觉得满足。』现在,我是个老人,所剩日子不多,我了解到我的愚蠢,我唯一的祷告是如下:『主啊!请赐给我可以改变我自己的能耐。』假如我一开始就这样祷告的话,就不会浪费我的生命。」所有的人都想改变人类,但几乎没人想到改变自己。

三、结论
    道传遍世界的因由,可以大概阐述到这里。当然,这只是个开头说明,但借由这短短的话语,我们可以感到能求到道是多么的荣幸!而我们所负担的使命是多么神圣!
    今天谢谢    上天的慈悲和以前修持很深的根基,尤其跟道的缘分,使我们在这普渡时期登上    上帝的法船,希望在未来,我们利用这良好的机缘能继续研究道,并了解祂。
    这时是世界失去义和光明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有勇气承担起这项工作,做地上的盐和世界的光,将黑暗里的众生指引到光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