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8日星期六

《体验人生》自序

《体验人生》崇汉著

自序

    首先,感谢上天无量的慈悲,感谢一切人事物境,本书才有这个机缘顺利出版并和有缘的读者见面。

现实与理想
    人生苦短,人不能脱离现实而生活。
    人为了创造完美的生命,就要从现实生活中去发掘理想。这理想必须合乎天理道德,必须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
    为了实现理想,必须不断自我调整,不断激发自己去行仁义道德。
    本书《体验人生》尝试去辨析生活在人世间所面对的善恶、正邪与苦乐。
    本书每篇文章之“随想”内容有些摘引圣佛、贤哲、先儒及前辈们的道理或训词,以便阐释事理并与诸位读者分享、参考(上一本书《生活随笔》每篇文章之“感言”亦是,担心被误解,特此补充说明,敬请见谅)。

为创造完美的生命而努力
    古圣先贤以及佛菩萨就是在人世间开创、落实了其完美的生命——修身立德,济世化人。
    文殊菩萨日:    “世物带不去,唯有孽随身。
                                  万般皆是假,唯有修行真。”
    所以,唯有修行不误人,行功立德消前愆。
    人身既然难得,今生有机会做人,就应该好好把握机会修身行道,奔走在真理的大道上,生活得有价值,有光彩,为创造完美的生命而努力。如这篇《美丽有如星辰》

在这末后时期    邪焰炽张
    在这末后时期,佛家称末法时代,道德沉沦,邪焰炽张,宗教乱象,灾难重重。
    虽然科学发达,但是人心恶化,纲常不守,积非成是。
    在这颠倒错乱的信息时代,有些报章、杂志、影视、网络等充斥宣扬暴力、色情、邪淫、乱伦、赌博等,这些邪恶的事腐蚀人心,为祸甚烈。一个个纯洁、善良、意志不坚的人受感染,被别有居心者引诱而犯罪堕落,令邪魔外道拍案叫好。
    鉴于善恶有报,造罪者逃不过因果的牵缠,于是写下一些希望能净化身心,能令人醒悟的小品如《堕胎等于残杀生命》《自拍录像》《婚外情》等篇。

只在乎天长地久    不在乎曾经拥有
    自觉者(真修实炼的修行人)不但一生追求真理,更要去计谋利益于天下并且长远的事,就是脚踏实地去推行仁义道德,有信心去化除人世间的艰难污浊,转人间为天堂。
    这篇《天长地久》之“随想”云:“只求万古不朽之英名,不刻意去追求名利财色,在人世间脚踏实地去行功立德……”
    世人“只在乎曾经拥有(例如:名利财色),不在乎天长地久。”
    修行人则相反,强调:“只在乎天长地久(例如:修身行道,成圣成佛),不在乎曾经拥有。”

乱世修身行道立德必然响叮当
    人活在世上就算短短一百年吧,死后的日子何止一百年呢?
    有些人活着的时候在人世间作案造孽,如此他在人间便会受到法律和道德制裁,死后便坠入恶道,受阎君长久时日的惩罚、折磨,值得吗?如这篇《绑匪》《求同情者签名》
    为何不把握时机改正自己的心,趁有人身之年去行道立德呢?
    我的心似针刺,一阵阵的痛,为什么而哭泣呢?是为了那些沉迷于名、利、财、色、赌、酒者此生执迷不悟,不走正道,不信因果轮回,被误导,被诱惑,自暴自弃而坠落罪恶的深渊。
    所以,孔圣人才会对弟子仲由(子路)慨叹说:“由,知德者鲜矣!”其意是说:“真正领悟道尊德贵和了解德行的人太少了!”
    古人曰:“天上天下唯道独尊,唯德最贵。”
    因此,如何劝恶归善,劝导纯洁、善良的人们虽然身处恶劣的环境,但同流而不合污,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呢?只有给他们灌输正理,热爱真理,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正确识别正邪、善恶,激发良知,唤醒良能,当他明理之后自觉自愿去修身正己、行道倡德。
    在这乱世,人若能真心诚意去修身行道立德,其道德必然响叮当。人类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就是道德啊!

天助自助以便完成神圣使命
    我们生活在人世间,要有十足的信心和坚强的斗志。当因果成熟时,病痛、逆境、困苦、不愉快的事情或天考人验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别人身上,都要借事情来警惕自己,认真吸取教训,体验人生,珍惜人生。
    古今合乎天理道德的事在进行中总会多少遇到阻难、挫折,但仍要自强不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时不断认真吸取真理的滋养,心性才会更趋光明,以便精心落实去继写自己永恒(修行立德)的篇章,勿因此而一蹶不振。如这篇《天助自助》
    圣哲说:“当我们遇到艰难困苦的境界时,千万不要忘记,还有天的存在。天助自助,天会帮助。”
    一个人本身有道,有德性,也需自己不断精进、奋发图强,才会得到天助。老天爷会暗中助你实行和阐扬仁义道德之事,助你不断创造真善美的生活,以便实现理想。

正用此身与错用此身
    正用此身与错用此身,其结果不一样。
    正用此身者可以造就功德,如这篇《奔走不息》《光风霁月》
    错用此身者为人斤斤计较,贪名逐利,生前片德不修,造下很多罪过。如这篇《离道者违礼放肆》
    一个人在世若我行我素,为非作歹,无恶不作,无视因果轮回的存在,去世后坠落地狱就会受到阎君的惩罚,那时才后悔说:“‘早知道’在人世间有人身时就要安分守己,济困扶危,把握机会借假(身体)修真(灵性)。如今,没这个机缘了,太迟了。”

老天爷往往会借“事情”来看我们的心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若因疏忽、无意而犯了过错,过后能“自责、忏悔,看清、检查自己在哪方面失误、失礼、失言,然后认真改过,才有利于进步。”如这篇《反躬自省》
    《反躬自省》之“随想”有一段文字写道:“天考人验,这是上天要考验一个人或提升一个人使能成就更高的德性,同时不知替我们消掉多少罪孽和业障,故无论对错好坏,都要对上天感恩。”老天爷往往会借各种“事情”的考验来看我们的心志是否坚定不移。
    在生活中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若能往好的方面想,心境自然愉快,就不会扎下憎恨的心结,而会化怨恨为感激了。如《凡事往好方面想》《反躬自省》等篇。

人生难买“早知道”
    前辈说:“人生难买‘早知道’,人生多少个‘一念’,都是快快地决定,然后慢慢地后悔。”
    一念之差,可能断送了美好的修道前途,可能断送了美好的婚姻,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人的起心动念,怎能不谨慎、小心呢?如这篇《醒世箴言》所述的年轻人,当他下地狱后才知道科学与道德并重。他生前所作所为违背天理良心,自暴自弃。在地狱刑满之后,要转为四生轮回。如果他生前“早知道”,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我们要欣慰地说“幸亏”
    我们要领悟世间有形象的东西皆离不开成、住、坏、空,就如人的生、老、病、死。有形象的东西看得到,摸得到。比如人的躯体,明明是真,为什么偏说假呢?原来人活在世上几十年,是暂时的,当年老去世后,躯体终归土葬或火化而毁灭。然而,人的灵性是永恒不灭,所以说灵性是真,真假合成一个人。
    借假修真就是借用我们的身体去修身、行道、立德,把我们原有的五常八德修得圆圆满满,懂得守戒律,判断是非邪正,明了因缘果报而不去造罪作恶。如《世间罪恶淫居首》《量大福大》等篇。
    别学愚妄的人后悔说:“早知道。”
    我们要学明智者欣慰地说“幸亏”有修身学正理,“幸亏”有行功立德,才不枉费此生,才不造罪而坠落生死轮回。

学习正理    流露德性
    君子反求诸己,就会责任负起,引咎自责而忏悔,改过自己的心,在这些过程中流露出为人应有的美德,比如慈悲、体谅、宽恕、忠诚、老实,谦卑待人等。如这篇《反求诸己》
    这篇《归咎他人》则把自己的一切罪恶、过错都推卸、归咎给别人,在这过程中就会流露出魔鬼般的面目,显露出自己的“罪性”。
    所以,我们要学习正理,要学习《反求诸己》,在事情的过程中显露出自己美好的“德性”。
    再如这篇《自作孽不可活》,学习太甲自我检讨、悔悟。当他改邪归正,明理之后,坐上了皇位,执掌了大权,这时他对自己被流放在桐宫之辱的主谋伊尹不但无报复之心,反而对他感谢、感恩。他的胸怀是如此的洒脱可!
    试想,一个心浮、气焰万丈、唯我独尊、心胸狭窄的人,当他被人羞辱、嘲弄、贬责之后,其反应会是怎样的呢?肯定会有如妖魔鬼怪般的反击行动,显露出其强烈的“魔性”,因此而造罪造业。

有别于外貌的“致命吸引力”
    气质是什么呢?是指人在精神上表现出来的作风、气魄、气量。如心慈悲,言慈悲,行慈悲,有智慧,有知识,待人会宽恕、谅解、信任等美德。
    这篇《妈妈依然美丽》,孩子的妈虽然苍老了,面貌又丑,但孩子不忘妈妈养育之恩德,认为妈妈依然美丽、善良、伟大。
    所以,前贤强调,一个人有美好的气质,不但受人欢迎(有人缘),亦是一般有别于外貌(英俊潇洒,花容月貌)的“致命吸引力”。

发掘贤才    重用贤人    信任贤人
    这篇《国有三不祥》的典故里,晏子回答齐景公有关“国家有三件不吉利的事:1.有贤才的人不晓得去发掘。2.发掘了贤才而不晓得去任用他。3.任用了贤才而不肯信任他。”
    在这个勾心斗角的社会,很多在名缰利锁之间打滚之居上位者自骄自是,不纳谏言,犯上了排斥异己,排挤贤人。唉!实在卑鄙龌龊。
    在道场中有德行之居上位者,在有关机构之英明领袖或上司,他们乐意纳良言,纳忠言,提拔贤才,重用贤人,信任贤人,充分流露出其宽仁大度之胸襟。如此,道务将能健全发展,业务将能蒸蒸日上。
    所以说,“让贤才辅助自己亦成全了他人,自己也功德无量。”何乐而不为呢?

相敬如宾    白头偕老
    夫妻俩若无修行,往往会因事而逞强好胜,斗嘴斗气,等机报复。有些妻子不守妇道而红杏出墙,有些丈夫不守淫戒而搞婚外情。这些都是招致怨恨的原因,而怨恨是感情破裂的征兆,家庭亦不能巩固。
    造成现今社会离婚率偏高,还有其他繁杂的原因,但总离不开如古人所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或来迟”之因缘果报。
    然而,像这篇《夕阳·黄昏》所描述的一对终身伴侣,夫妻俩互相赞赏,互相信任,互相关怀,互相体谅,互相勉励,日日相敬如宾。如此,肯定能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倘若夫妻俩都同心修办道,修身立德,济世化人,愿为苍生牺牲奉献,那么,在人世间则可赞美为人人向往的“神仙伴侣”啊!

    作者才疏学浅,故本书尚有许多不圆满之处,祈望诸位读者多多包涵、指正、补充,共同切磋琢磨,感谢不尽!

邹崇汉
自序于新加坡
公元2007年5月

《一颗真心·一生真情》一颗真心一生真情(下)

《一颗真心·一生真情》崇汉著

一颗真心一生真情(

[人间事事]
(二)有缘千里来相会
1
    所谓“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穷苦人家日日难过日日过,风吹雨打一年又一年……”(风吹雨打:比喻挫折、打击、磨难、困苦等。)
    时光易逝,分分秒秒不留人,几许岁月瞬息之间就过去了。
    少昌经历了人间各种纷纷扰扰的岁月,数十年的风风雨雨磨炼了他的意志,他懂事多了。现在,他已经转行到一家外资电子厂当品质检查员。

2
    锺大婶坚忍刻苦,她长期与病魔作斗争,现在已病入膏育。(病入膏育:形容疾病已发展到不能治愈的程度。)她躺在床上,全身疼痛难熬,仍然日夜思念女儿小珍。
    小珍冥顽不化,不听忠言,好强斗胜,不幸交上损友。当时她被妈妈教训了几句就怀恨在心,于是与损友一同到外国去工作,至今音讯全无。如果她良心发现,仍然记得母亲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七年恩养,十年培育,就应该感恩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之伟大啊!
    锺大婶一生真情依旧,她后悔当时不该责备小珍。然而,在身边照顾她的儿子少昌说小珍不孝,不虚心接受批评,没有宽容之心,一直不能谅解妈妈的爱心。
    少昌眼见妈妈在弥留之际,(弥留:病危将死。)是否要将妹妹小珍“失踪”的真相告知呢?他犹豫不定,便询问前来探病的工友秀秀。秀秀建议别再隐瞒了,现在应该将实情让他妈妈知道。
    少昌于是将小珍“失踪”的实情告诉妈妈,妈妈听了立刻睁大无神的双眼出尽微力失望地呼喊一声“小珍!”她就这样遗憾地离开人间。
    此情此景,少昌和工友秀秀见了都流下了心酸泪。
    此刻,少昌无限感伤地问秀秀:“生离死别,真的是人生不能避免的事吗?”
    秀秀听了绽露笑容说:“其中的道理,改天我才详细跟你谈。”
    秀秀与少昌同在一家外资电子厂工作。秀秀是生产部操作员,她从马采西业南下谋生,为人热情有礼,有行道济世的仁慈心,与少昌谈得来,很投缘。

3
    那天,锺大婶在弥留之际,秀秀前来探病,她建议少昌将小珍“失踪”的真相告诉他妈妈。原来,小珍出国工作交上了损友,误入歧途,不幸堕落风尘,(风尘:喻沦为娼妓。)她吸毒,藏毒,结果被捕入狱。
    这天,在组屋区,入夜的咖啡店座无虚设,人声嘈杂。
    秀秀约了少昌下班后到组屋的咖啡店喝茶,坐在一个比较幽静的角落谈心。她对少昌一家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
    “少昌,上回你问我有关生离死别是不是人生难免的事。”秀秀提醒说。
    少昌点点头,目光炯炯看着秀秀寻求答案。
    “人生最大的事,莫过于‘生’与‘死’,生死是人生的自然过程。”秀秀为人忠厚,接着问道:“少昌,人生是‘真生’吗?人死是‘真死’吗?”
    “我很想知道答案。”少昌甚感兴趣。
    “人死后复活是不可能的事,就像落下来的花不能再回到树枝上。”秀秀圆浑的脸蛋显露出亲切的笑容说:“所以,世人都为生而欢喜,都为死而悲伤。”
    “这是人之常情。”少昌频频点头。“人身难得,每个人都会珍惜生命。”
    “人的生命的本体是什么?——是灵性;人的生命现象是什么?——是灵魂。”
    “秀秀姐!”(少昌尊称秀秀为姐姐,因为秀秀的年纪比他大。)少昌凝视着秀秀灿烂的笑容,渴望着问:“人的一生过程中,什么是短暂的?什么是永久的?你可以多谈有关‘灵性’吗?”
    “人的灵性又称自性、佛性、本性良心等,它是每个人生命中本来就已经具备的自家宝藏,它永恒不灭。灵性(佛性)人人皆有,不分愚昧或聪明,圣人不增多,凡人不减少,所以说人人皆可修成佛。”秀秀的声音清脆,肯定的说:“性在人在,性去人亡。”
    “性是指男女性别的性吗?”少昌虚心好学。
    “不是。这里的‘性’是指人的灵性。”秀秀口齿伶俐,继续说:“灵性称‘真我’,真我之灵性不生不灭。人的躯体(肉体;身体)称‘假我’。身体佛家称臭皮囊。灵性离开了身体,只留下躯壳或称尸体。简单说,人死后腐烂的是肉体——假我。死的是人的肉体,不是人的灵性。”
    “我明白了!”少昌领悟力强,微笑道:“灵性和肉体就是真假之我结合成一个人。真我之灵性离开了假我之肉体,肉身没有了感觉,动也不会动,就成了死人。”
    “没错!”秀秀语重心长说:“重要的是要珍惜我们的灵性。有此身,正用短暂的人身来修我们永恒的灵性才是最重要最珍贵的。”
    “秀秀姐,听说人死‘归天’或‘过身’,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人的本来真面目是指灵性。人死灵性归天就是回归灵性的故家乡。过身是指人死后灵性由此身过到另一个人身上或非人身上。非人身指的是诸如陆地动物,飞禽或水中动物等。‘过身’佛家称‘轮回’。”
    “原来,肉身毁灭了,灵性依然长久存在。”少昌感怀万千,问道:“那么,灵性要如何才能超脱轮回呢?”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想探索研究。”秀秀的嗓音圆润,逗趣道:“少昌,青春期的少女好像一朵鲜艳夺目的花,花色迷人,红艳欲滴,你喜欢吗?”
    “花开色彩鲜明,人人都喜爱观赏,但时日一到,终会凋谢。”少昌颇有感触的说。
    “所以说,岁月无情,身体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衰弱,人就不可能永远青春不老。既然有此人身,就应当珍惜此身,也应当正用此身,效法古圣先贤修心养性,以自己之真知践之于行,与志同道合者齐心协力,为扭转社会颓风,为匡正世道人心而牺牲奉献。在人世间充分利用此身,去创造完美的生命和永恒不朽的圣业,行道立德直至功圆果满,把灵性修到圆圆满满。”
    “哦!灵性修到圆圆满满,就能超脱生死,回归原处。”少昌的领悟力很强。
    秀秀是一位真知明理人,苦口婆心继续说:“人在世间,不知有多少人日日夜夜在扮演着生、离、死、别、贪、嗔、痴、爱等角色。每个人出生来到人间,无不带着功德与罪业而来。有德者或者说前世做人有遵行人伦道德者,便出生在比较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环境比较好。无德者或者说前世为非作歹者,人伦道德败坏者,今世来到人间就要接受苦报了。”
    少昌惊喜道:“对了!我曾经听修行人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秀秀姐,你继续说。”
    “对!因果律是宇宙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要明白因果律,我们是生活在因缘果报的人世间,人、物的来龙去脉不是偶然的。少昌,你的遭遇不也一样吗?你会欢喜接受吗?”
    少昌默默地点头承认。
    秀秀平易近人,诲人不倦道:“人间好像苦海。少昌,你同意吗?生活中有各种烦恼困扰着世人,所以形容这个世界就像是‘苦海’。少昌,以你的生活遭遇,你应该有很深很深的感受呀!”
    少昌求知欲强,点头说:“秀秀姐,既然说人间好像苦海,难道人来到世间就要苦中作乐吗?我时常苦苦思索,人生这条路要经过生、老、病、死四大苦,还有其他各种苦,人生的路途就好像大海中的波浪,一浪一浪一直起伏不平,一波一波没稳定。秀秀姐,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等等,为什么会遇到很多艰难困苦与波折呢?”
    秀秀笑得很可爱,然后说道:“人生这条路,正如你比喻的像海浪一波一波没稳定,所以我们更要振奋精神,力求上进,不屈不挠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波折,同时要有正确的思想和目标,才能平安抵达目的地。少昌,你说对吗?”秀秀喝了一口咖啡,明亮的眼睛看着少昌认真的说:“少昌,你听过人生如戏的比喻吗?”
    “我在书本上看过。”
    少昌爱好阅读,他在阿成叔的鼓励下,曾经写过一篇八千字的小说,内容描述有关他在建筑工地流血流汗的生活感受和被压迫的遭遇。他喜见秀秀明眸皓齿,微笑道:“是呀!你和我都是戏台上的演员。”
    “对!”秀秀满腔热忱,声音脆亮道:“在人生的舞台上,你和我要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有没有认真担负演员的责任呢?就是说,我们来到人间,要扮演好上天交付给我们的责任使命。有些人的责任使命是潜行道德以求同化世界,务使人人都有道有德,人人都行功立德。”
    “啊!”少昌钦佩的说:“这个责任使命真伟大呀!”
    “今天,”秀秀忠实地分析道:“世界各地乱象丛生,世风日下,伦常败坏,你妹妹小珍所以会堕落,都是因为不守每个人本性良心中具有的五常八德,本性良心被尘缘拖累了,被尘缘杂质如乌云般遮蔽了我们光明的自性,所以孟子说‘天下溺援之以道’。(参看笔者编著题为《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少昌,你想过了没有?在这人生的舞台上,不知有多少人在现实的生活中遭遇各种不幸而痛苦地挣扎,哭诉,有些人则醉生梦死般地白白浪费生命。少昌,你选择的人生方向是什么呢?你要在这苦难的人间扮演怎样的角色呢?你要为上天肩负怎样的责任使命呢?不然,一旦无常到,(无常:时常变化,变化不定。)一切事情都无法进行了。所以,古人说,一旦无常(此“无常”乃婉辞,指人死。)万事休,怎能不好好把握时机呢?”
    “秀秀姐,我明白了!”少昌憨直可爱的说:“我要向你学习,我要跟着你一起迈步向前。”
    “有志气!”秀秀赞道,眼睛一亮,强调说:“应该这么说这么做才对:我们立志要永远跟着古圣先贤的足迹迈步向前!撒播仁义道德的种子遍布全世界,培育它生根、发芽、壮大、开花、结果……立了大功却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秀秀姐!……”少昌衷心感佩,热泪盈眶。
    秀秀正己化人,少昌非常感激她给他的爱,感激她给他不断的教导和劝化而获益不浅。少昌从此步上正途,明理做人……

4
    花开花落,日月如梭,时不待我,少昌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秀秀的工作准证到期,不获更新,只好回返马来西亚。
    这天晚上,少昌送别秀秀,一直送到火车站,该是道声“再见!珍重!”的时候了。
    此刻,少昌感恩地、激动地说出心里话:“秀秀姐,非常感谢你给我一颗真诚的爱心,这些日子得到你的爱护和引导,我才懂得明理做人,不再一日过一日,而是要做个有道有德的正人君子。”
    秀秀爽朗地笑了笑,说:“其实,应该感谢的是上天,上天希望有更多有缘人抱道奉行,在灾难未发生前去救劫,化人心、化因果。所以上天安排我们‘有缘千里来相会’,此生此世,就要好好把握难得的机缘啊!”
    “会的!”少昌满怀激情地说:“是你的一颗真诚的心感化了我,此生此世,我会还给上天一生真情——奔驰在为弘扬仁义道德和五常八德的真理大道上。”
    面容刚毅的秀秀微笑着点点头,接着再次叮咛道:“少昌,别忘了,你父母抚育儿女的一颗真心,要如何报答你父母的恩情呢?别忘了行道立德,以你的功德(德孝)来超拔你父母脱离生死轮回之苦。”
    “会的!”少昌满怀坚定的信心说:“我也决心将堕落风尘的小珍援救上岸,还有那位乐于助人、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明辨是非的朋友阿成叔,他也一直在风浪中苦苦挣扎,我怎能忘记他不伸出援手呢?会的,我会将阿成叔及我的亲戚朋友通通都援救上岸。”
    此刻,月色溶溶,火车的鸣声响起,提醒乘客火车就要开始奔驰远行了。
    “少昌,再见!少昌,珍重啊!”
    “秀秀姐,你回到马来西亚广阔的土地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阻碍,一定要坚持你的伟大理想呀!”
    秀秀挥挥手致意说:“……”
    少昌和秀秀临别有说不完的真心话,他们俩都为了要将社会人心挽复到正途上去的伟大理想而互相勉励,互相祝福……
    ——续篇《有缘千里来相会》写于2015年5月

[清心领会]
    阿标(少昌的父亲)是一名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工人,工作繁重,在风风雨雨的日子里,他仍然担负起养育妻子儿女的责任。可惜,他错误地将心里感受被压迫被剥削的闷气发泄到妻子儿女的身上,更不应该以酗酒来麻醉自己。他一直在生活的苦海中挣扎求存,醉生梦死地走完短暂的一生,令人悲叹!
    锤大婶(少昌的母亲)是一名善良、勤劳的妇女,她丈夫去世后便肩挑生活的重担,日夜劳累,手脚不停地缝纫衣服,所赚取的生活费仍然不够日常开销,不幸借贷过日而债务缠身。她望望天,看看地,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少昌“十年寒窗,飞黄腾达”,期盼他考获一张优等文凭,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将来过个心情舒畅的日子,这也是社会底层民众生活在困境中殷切的期盼。然而,她的期望还未实现就病入膏育,她在结束崎岖坎坷的一生前,最后一句爱的呼唤“小珍!”,就已深深地体现出她对儿女的“一颗真心,一生真情”。
    小珍(少昌的妹妹)背井离乡去谋生,疏忽大意交上损友,误入歧途,吸毒拥毒,堕落风尘,一失足成千古恨,她背负“不孝”的恶名。她也是道德败坏的受害者,社会的悲剧,怎么不令有良知良能、热爱真理的人心痛、悲叹呢?
    阿标、锺大婶和小珍,他们都弃真逐妄,不明理、未觉醒;出生为人,遗憾的是其结果灵性无法归位。世间不知还有多少人仍然乐于在迷途中日夜奔劳,跟他们一样还未真正认识自己的本来真面目(灵性),仍然在生死苦海中挣扎流浪。
    少昌选择阅读有关歌颂人生之真、善、美及批判社会丑恶的文学作品,他在被迫“离职”的华文老师阿成叔的鼓励下,写了一篇有关建筑工人艰苦生活的小说。可喜的是他在尘俗的感染中仍然保存一颗纯良的心。
    岁月不饶人呀!少昌度过了几许挣扎的岁月,终于喜见曙光,他转行到电子厂当品质检查员,生命有了个转折点。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他庆幸结交到一位真修实炼、热爱真理及希望能促使人人都生发天良的工友秀秀。
    秀秀的一颗真实的诚心感动了少昌,是秀秀从心里流露出的真实情感,这样的“情感美德”架起了一座信任之桥,通往少昌心灵的彼岸,引导他寻获自己的本性良心及明白因果报应的可怕。于是,少昌步上正途,正己化人,生命焕然一新,决心为救人救世化劫而孜孜不倦地奔走在闪耀的真理大道上。他的经历促使他决心向古圣先贤学习,脚踏实地真修实炼,尽己绵力去与志同道合者共同化世警迷推行伦理道德,希望曙光照耀大地,希望能带给苦难的人间增添光与热,人人都向自我的内心去提炼自性的宝藏…
    ——完稿于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