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8日星期六

《体验人生》自序

《体验人生》崇汉著

自序

    首先,感谢上天无量的慈悲,感谢一切人事物境,本书才有这个机缘顺利出版并和有缘的读者见面。

现实与理想
    人生苦短,人不能脱离现实而生活。
    人为了创造完美的生命,就要从现实生活中去发掘理想。这理想必须合乎天理道德,必须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
    为了实现理想,必须不断自我调整,不断激发自己去行仁义道德。
    本书《体验人生》尝试去辨析生活在人世间所面对的善恶、正邪与苦乐。
    本书每篇文章之“随想”内容有些摘引圣佛、贤哲、先儒及前辈们的道理或训词,以便阐释事理并与诸位读者分享、参考(上一本书《生活随笔》每篇文章之“感言”亦是,担心被误解,特此补充说明,敬请见谅)。

为创造完美的生命而努力
    古圣先贤以及佛菩萨就是在人世间开创、落实了其完美的生命——修身立德,济世化人。
    文殊菩萨日:    “世物带不去,唯有孽随身。
                                  万般皆是假,唯有修行真。”
    所以,唯有修行不误人,行功立德消前愆。
    人身既然难得,今生有机会做人,就应该好好把握机会修身行道,奔走在真理的大道上,生活得有价值,有光彩,为创造完美的生命而努力。如这篇《美丽有如星辰》

在这末后时期    邪焰炽张
    在这末后时期,佛家称末法时代,道德沉沦,邪焰炽张,宗教乱象,灾难重重。
    虽然科学发达,但是人心恶化,纲常不守,积非成是。
    在这颠倒错乱的信息时代,有些报章、杂志、影视、网络等充斥宣扬暴力、色情、邪淫、乱伦、赌博等,这些邪恶的事腐蚀人心,为祸甚烈。一个个纯洁、善良、意志不坚的人受感染,被别有居心者引诱而犯罪堕落,令邪魔外道拍案叫好。
    鉴于善恶有报,造罪者逃不过因果的牵缠,于是写下一些希望能净化身心,能令人醒悟的小品如《堕胎等于残杀生命》《自拍录像》《婚外情》等篇。

只在乎天长地久    不在乎曾经拥有
    自觉者(真修实炼的修行人)不但一生追求真理,更要去计谋利益于天下并且长远的事,就是脚踏实地去推行仁义道德,有信心去化除人世间的艰难污浊,转人间为天堂。
    这篇《天长地久》之“随想”云:“只求万古不朽之英名,不刻意去追求名利财色,在人世间脚踏实地去行功立德……”
    世人“只在乎曾经拥有(例如:名利财色),不在乎天长地久。”
    修行人则相反,强调:“只在乎天长地久(例如:修身行道,成圣成佛),不在乎曾经拥有。”

乱世修身行道立德必然响叮当
    人活在世上就算短短一百年吧,死后的日子何止一百年呢?
    有些人活着的时候在人世间作案造孽,如此他在人间便会受到法律和道德制裁,死后便坠入恶道,受阎君长久时日的惩罚、折磨,值得吗?如这篇《绑匪》《求同情者签名》
    为何不把握时机改正自己的心,趁有人身之年去行道立德呢?
    我的心似针刺,一阵阵的痛,为什么而哭泣呢?是为了那些沉迷于名、利、财、色、赌、酒者此生执迷不悟,不走正道,不信因果轮回,被误导,被诱惑,自暴自弃而坠落罪恶的深渊。
    所以,孔圣人才会对弟子仲由(子路)慨叹说:“由,知德者鲜矣!”其意是说:“真正领悟道尊德贵和了解德行的人太少了!”
    古人曰:“天上天下唯道独尊,唯德最贵。”
    因此,如何劝恶归善,劝导纯洁、善良的人们虽然身处恶劣的环境,但同流而不合污,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呢?只有给他们灌输正理,热爱真理,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正确识别正邪、善恶,激发良知,唤醒良能,当他明理之后自觉自愿去修身正己、行道倡德。
    在这乱世,人若能真心诚意去修身行道立德,其道德必然响叮当。人类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就是道德啊!

天助自助以便完成神圣使命
    我们生活在人世间,要有十足的信心和坚强的斗志。当因果成熟时,病痛、逆境、困苦、不愉快的事情或天考人验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别人身上,都要借事情来警惕自己,认真吸取教训,体验人生,珍惜人生。
    古今合乎天理道德的事在进行中总会多少遇到阻难、挫折,但仍要自强不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时不断认真吸取真理的滋养,心性才会更趋光明,以便精心落实去继写自己永恒(修行立德)的篇章,勿因此而一蹶不振。如这篇《天助自助》
    圣哲说:“当我们遇到艰难困苦的境界时,千万不要忘记,还有天的存在。天助自助,天会帮助。”
    一个人本身有道,有德性,也需自己不断精进、奋发图强,才会得到天助。老天爷会暗中助你实行和阐扬仁义道德之事,助你不断创造真善美的生活,以便实现理想。

正用此身与错用此身
    正用此身与错用此身,其结果不一样。
    正用此身者可以造就功德,如这篇《奔走不息》《光风霁月》
    错用此身者为人斤斤计较,贪名逐利,生前片德不修,造下很多罪过。如这篇《离道者违礼放肆》
    一个人在世若我行我素,为非作歹,无恶不作,无视因果轮回的存在,去世后坠落地狱就会受到阎君的惩罚,那时才后悔说:“‘早知道’在人世间有人身时就要安分守己,济困扶危,把握机会借假(身体)修真(灵性)。如今,没这个机缘了,太迟了。”

老天爷往往会借“事情”来看我们的心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若因疏忽、无意而犯了过错,过后能“自责、忏悔,看清、检查自己在哪方面失误、失礼、失言,然后认真改过,才有利于进步。”如这篇《反躬自省》
    《反躬自省》之“随想”有一段文字写道:“天考人验,这是上天要考验一个人或提升一个人使能成就更高的德性,同时不知替我们消掉多少罪孽和业障,故无论对错好坏,都要对上天感恩。”老天爷往往会借各种“事情”的考验来看我们的心志是否坚定不移。
    在生活中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若能往好的方面想,心境自然愉快,就不会扎下憎恨的心结,而会化怨恨为感激了。如《凡事往好方面想》《反躬自省》等篇。

人生难买“早知道”
    前辈说:“人生难买‘早知道’,人生多少个‘一念’,都是快快地决定,然后慢慢地后悔。”
    一念之差,可能断送了美好的修道前途,可能断送了美好的婚姻,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人的起心动念,怎能不谨慎、小心呢?如这篇《醒世箴言》所述的年轻人,当他下地狱后才知道科学与道德并重。他生前所作所为违背天理良心,自暴自弃。在地狱刑满之后,要转为四生轮回。如果他生前“早知道”,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我们要欣慰地说“幸亏”
    我们要领悟世间有形象的东西皆离不开成、住、坏、空,就如人的生、老、病、死。有形象的东西看得到,摸得到。比如人的躯体,明明是真,为什么偏说假呢?原来人活在世上几十年,是暂时的,当年老去世后,躯体终归土葬或火化而毁灭。然而,人的灵性是永恒不灭,所以说灵性是真,真假合成一个人。
    借假修真就是借用我们的身体去修身、行道、立德,把我们原有的五常八德修得圆圆满满,懂得守戒律,判断是非邪正,明了因缘果报而不去造罪作恶。如《世间罪恶淫居首》《量大福大》等篇。
    别学愚妄的人后悔说:“早知道。”
    我们要学明智者欣慰地说“幸亏”有修身学正理,“幸亏”有行功立德,才不枉费此生,才不造罪而坠落生死轮回。

学习正理    流露德性
    君子反求诸己,就会责任负起,引咎自责而忏悔,改过自己的心,在这些过程中流露出为人应有的美德,比如慈悲、体谅、宽恕、忠诚、老实,谦卑待人等。如这篇《反求诸己》
    这篇《归咎他人》则把自己的一切罪恶、过错都推卸、归咎给别人,在这过程中就会流露出魔鬼般的面目,显露出自己的“罪性”。
    所以,我们要学习正理,要学习《反求诸己》,在事情的过程中显露出自己美好的“德性”。
    再如这篇《自作孽不可活》,学习太甲自我检讨、悔悟。当他改邪归正,明理之后,坐上了皇位,执掌了大权,这时他对自己被流放在桐宫之辱的主谋伊尹不但无报复之心,反而对他感谢、感恩。他的胸怀是如此的洒脱可!
    试想,一个心浮、气焰万丈、唯我独尊、心胸狭窄的人,当他被人羞辱、嘲弄、贬责之后,其反应会是怎样的呢?肯定会有如妖魔鬼怪般的反击行动,显露出其强烈的“魔性”,因此而造罪造业。

有别于外貌的“致命吸引力”
    气质是什么呢?是指人在精神上表现出来的作风、气魄、气量。如心慈悲,言慈悲,行慈悲,有智慧,有知识,待人会宽恕、谅解、信任等美德。
    这篇《妈妈依然美丽》,孩子的妈虽然苍老了,面貌又丑,但孩子不忘妈妈养育之恩德,认为妈妈依然美丽、善良、伟大。
    所以,前贤强调,一个人有美好的气质,不但受人欢迎(有人缘),亦是一般有别于外貌(英俊潇洒,花容月貌)的“致命吸引力”。

发掘贤才    重用贤人    信任贤人
    这篇《国有三不祥》的典故里,晏子回答齐景公有关“国家有三件不吉利的事:1.有贤才的人不晓得去发掘。2.发掘了贤才而不晓得去任用他。3.任用了贤才而不肯信任他。”
    在这个勾心斗角的社会,很多在名缰利锁之间打滚之居上位者自骄自是,不纳谏言,犯上了排斥异己,排挤贤人。唉!实在卑鄙龌龊。
    在道场中有德行之居上位者,在有关机构之英明领袖或上司,他们乐意纳良言,纳忠言,提拔贤才,重用贤人,信任贤人,充分流露出其宽仁大度之胸襟。如此,道务将能健全发展,业务将能蒸蒸日上。
    所以说,“让贤才辅助自己亦成全了他人,自己也功德无量。”何乐而不为呢?

相敬如宾    白头偕老
    夫妻俩若无修行,往往会因事而逞强好胜,斗嘴斗气,等机报复。有些妻子不守妇道而红杏出墙,有些丈夫不守淫戒而搞婚外情。这些都是招致怨恨的原因,而怨恨是感情破裂的征兆,家庭亦不能巩固。
    造成现今社会离婚率偏高,还有其他繁杂的原因,但总离不开如古人所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或来迟”之因缘果报。
    然而,像这篇《夕阳·黄昏》所描述的一对终身伴侣,夫妻俩互相赞赏,互相信任,互相关怀,互相体谅,互相勉励,日日相敬如宾。如此,肯定能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倘若夫妻俩都同心修办道,修身立德,济世化人,愿为苍生牺牲奉献,那么,在人世间则可赞美为人人向往的“神仙伴侣”啊!

    作者才疏学浅,故本书尚有许多不圆满之处,祈望诸位读者多多包涵、指正、补充,共同切磋琢磨,感谢不尽!

邹崇汉
自序于新加坡
公元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