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5日星期三

《天下陷溺·援之以道》正己化人五种德行

《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崇汉编著

(三)孔子《论语》

正己化人五种德行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论语·阳货篇第六章》。

注释:
五者:孔子说的“恭、宽、信、敏、惠”五种德行。
使人:使用人。

意译:
    子张问孔子有关仁的德行。
    孔子说:“在生活中能实行这五种德行,就称得上仁。”
    子张问:“请问哪五种德行?”
    孔子回答说:“就是恭、宽、信、敏、惠。对人有恭敬的态度,就不会受到别人的侮辱;对人心存宽厚,就会获得众人的爱戴;为人有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自己办事勤敏,就容易获得良好的功绩;给人多施恩惠,别人就乐于和你合作,也足以差使别人。”

要旨及其他:
    1、孔子所说的仁之五种德行就是恭、宽、信、敏及惠。在日常生活中显示这五种德行,就可以走遍天下,处处受人欢迎。
    2、仁者,人之心德也。为人应时时刻刻存养并实行仁之五美德,即:宽、恕、孝、慈、惠。
    3、当你看见不仁者的不良行为之反应如何呢?是厌恶他、打击他、与他发生口舌之争呢?抑或同情他,以无私的仁爱、宽恕之心去感化他呢?人心往往有善、恶两面,若能循循善诱,引人迈向正途,如此不但尽己之性,充实道德,亦能让世上多一个热爱真理的人。

事例:
    他从大会堂走出来,眼镜片上蒙着一层水汽,立刻把它取下用手巾揩抹。
    他坐在驾驶座上,开动引擎把汽车驶出停车场。他想起刚才在大会堂里,出席的听众非常踊跃。他们不但慕名前来听他演讲,也为了向往和迎接……忽然他的思路被“波!波!波”声打断了,一辆计程车越过他的汽车骤然停在面前。
    计程车司机从车窗伸出头粗暴地责骂他没礼让精神。
    他驾的汽车从小路驶上大路,但跟对方的计程车还有一大段距离,何必等候呢?他心想自己是饱学之士,不能跟市井小民一般见识。于是自叹倒霉,忍气吞声。
    蓦然,该计程车司机错愕地问道:
    “你,你不就是刚才在大会堂演讲的博士吗?”
    “没错!你是……?”
    “我是慕名前去听你演讲的。”
    此刻,双方相视而尴尬得不知如何再开口。
    他继续驾车赶路。
    在路上,他超越一辆慢行汽车。一会儿,后面那辆慢行汽车已经加速追上来了,司机心有不甘频频闪动车头灯,以示警告,接着把车驶出跟他的汽车平行的时候,司机便向他比下流手势,口出三字经,逼他的汽车停在路旁。
    该汽车司机中等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凶巴巴地下车走到他的车门前。
    他心想,忍一时风平浪静,引起冲突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何况自己知书达理(知书达理:有知识,通事理,有文化教养),要宽宏大量,要用实际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演说内容,不必跟恶人计较。
    蓦然,该汽车司机错愕地问道:
    “你,你不就是刚才在大会堂演讲的博士吗?”
    “没错!你是……?”
    “我是慕名前去听你演讲的。”
    此刻,双方对视而哭笑不得,进退两难。
    他继续驾车赶路。
    终于来到他住家附近的停车场。他见前面有一个空位,便徐徐地把汽车驶进停车位。不料,有一辆广告车却想抢位,把他的汽车碰撞了一下。这次,他不得不打开车门走上前去跟对方评理了。
    广告车司机凭自己年轻力壮,车里还坐着一名同伴,于是恶人先告状,向他比手势,指责他野蛮抢夺车位,接着举拳欲打,忽然握拳的手松软了下来,错愕地问道:
    “你,你不就是在大会堂演讲的博士吗?”
    他心平气和地点点头,心想,这些人怎么会是自己的慕名者呢?
    此刻,双方百感交集,不约而同地以干笑来掩饰尴尬的场面。
    没错,他正是在大会堂里演讲的博士。他振臂、激昂地呼吁:让我们以谦虚、礼让、仁爱、宽容、互助的态度和精神来待人接物,为了建设一个优雅的社会而共同努力……
    ——本文题为《路遇》见笔者拙著《其实都一样》于2000年出版。

《天下陷溺·援之以道》慎重选择益者三友

《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崇汉编著

(三)孔子《论语》

慎重选择益者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论语·季氏篇第四章》。

注释:
直:言行正直;直言不讳。
谅:信实不欺;体谅;谅解。
多闻:博学多闻,贯通道德学问。
便辟:(辟:bi音“必”)过分客气,惯于逢迎拍马。
善柔:善于表面装柔顺,以便谄媚,向人讨好。
便佞:(佞:n1ng音“宁”去声)惯于用花言巧语谄媚人;巧言令色。

意译:
    孔子说:“益友有三种,损友也有三种。结交言行正直的朋友,结交诚信不欺的朋友,结交博学或贯通道德学问的朋友,这三种朋友都可以使人受益。相反,结交容貌过分客气却惯于逢迎(逢迎: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拍马的朋友,结交善于表面装柔顺以便谄媚向人讨好的朋友,结交巧言令色的朋友,这三种朋友都足以使人受损。”

要旨及其他:
    1、友直:这样的朋友说话坦率为人诚恳,对你的缺点或优点会真诚的批评或赞许,令你改过、进步。要好好珍惜这样真挚的友谊啊!
    2、友谅:结交这样的朋友能够体谅(为人着想,给以谅解)你,包容你,批评你,互相赏识,他对第三者用毁言谤语来挑拨、离间你们的友谊而你能明辨是非,于是一笑置之,不拿它当一回事。人人感叹“知音难觅”的今天,谁能找到无须辩白就能明白事理、互相赏识、互相体谅的朋友呢!?
    3、友多闻:这种朋友不但博学多闻,而且热爱真理,道德学问充实,懂得用天理良心来分清是非曲直,协助你,引导你从迷误的歧途迈向光芒四射的康庄大道。在人心险恶的今时今日,你有幸找到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朋友了吗?
    4、友便辟:这种人虚有其表,毫无内德,没有内在的涵养,善于掩饰自己的错误。结交到这种朋友,长期受他的影响,也会像他一样对人逢迎拍马,不能脚踏实地做人,可悲!
    5、友善柔:这种善柔的人表面装柔顺,一贯的作风是顺从你,奉承你,即使你说错话做错事,他照你的意见说好,当你跟别人闹意见时,他不分是非对错,以你的喜恶照样讨好你,毫无诚心指出你的缺点,让你沉醉、误信他就是你的“知心朋友”,结果你跟他一样虚伪,品德低劣。
    当有人虚心向你请教一件事时,你就要老老实实地告诉他的优点和缺点及有何难处。当别人固执己见不能接受你的意见时,就不能“善柔”应付,给他正确的意见让他自己去做决定。
    6、友便佞:这种人善于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美妙动人的言词和假装友善来讨好别人),让人以为歪理和荒谬的言论就是所谓“真理”(其实谬论永远无法战胜真理),结交这种指鹿为马善于对你讲“贴心话”的损友,久而久之会使你反应迟钝,辨不清事理、方向、是非、真伪……
    7、我们交友要慎重选择。交上益友,可帮助我们领悟真理,协助我们充实道德学问,共同抱道建德,造福社会人群,扭转恶化的世道人心,同时也令自己的本性光明。

事例:
    管仲和鲍叔牙成长于春秋时期,他们俩在年轻时就成为互相体谅的好朋友。
    管仲和鲍叔牙曾经一起奔波劳碌做买卖,赚了钱,管仲每次总是分红多一半,鲍叔牙毫无计较,但别人却责骂鲍叔牙傻,每次都让管仲占便宜,有意挑拨他们之间的友谊。
    鲍叔牙谅解的说:“管仲家贫,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所以我乐意让他多分一些钱。”
    管仲很感激鲍叔牙的赏识和帮助,但他无能力报恩而万般无奈,只能在人前感念地说:“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只有鲍叔牙啊!”

《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君子谋道孜孜以求

《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崇汉编著

(三)孔子《论语》

君子谋道孜孜以求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论语·卫灵公篇第三十二章》。

注释: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谋:设法寻获或取得。
馁:饥饿。
禄:古代指官吏的薪俸。
孜孜以求:勤奋不懈地追求探索。孜:音“子”阴平。

意译:
    孔子说:“君子专心去行道立德,不特意去谋求衣食俸禄。比如以耕种为生,假如遇到水灾或旱灾等自然灾害,也会造成饥荒之患。有志于得道悟道以致用者,道德充实,其后天之薪俸自然就可获得。所以,君子只忧虑道德不修,不担忧贫穷的境遇。”

要旨及其他:
    1、“谋道”者追求真理,讲道德,说仁义,行善,语善,存善,道气充沛,乐于此生此世行功了愿。如果放弃追求这些人生崇高的目标,只为谋取衣食俸禄(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为人生目的而奔波劳碌过日子,这就是孔子说的“谋食”。
    2、“道”乃人生的真理,有志者学而明理,应追求修身行道立德的圆满人生,充实内德,修已化人。
    3、为什么有些人拥有许多金银财宝,仍然感到忧心仲忡呢?此乃不知足。然而,他拼生拼死争来的财物皆为肉体的享受而被牵制终生,也会随着肉身的消失而一无所有。相反,君子“谋道”建功立德乃其人生唯一的追求目标,其心安、心宽,虽贫亦乐。

事例: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思《中庸·第八章》。

意译:
    孔子说:“颜回为人处世,选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他得一善(一理,乃万善之源),就诚挚恳切地双手紧抱在胸,终生奉行不改变。”
    ——复圣颜回,字子渊,故通称颜渊,孔子的嫡传弟子。
    ——这篇事例说明颜回拳拳抱道之志。他热爱真理,谋道不谋食,择善固执的学道精神,他经过各种考验,最终修成“复圣”。

《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宽恕别人终身奉行

《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崇汉编著

(三)孔子《论语》

宽恕别人终身奉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

注释:
一言:一字或一句。
其:那个;大概。
恕:以仁爱之心对待别人,原谅别人,不计较。

意译:
    子贡问孔子道:“有哪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吗?”
    孔子回答说:“‘恕’字大概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吧!以仁爱之心对待别人,推己及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要旨及其他:
    1、以实际行动去宽恕别人的过错,在人际关系上就能转恶为善,呈现你的仁爱精神而感化别人。
    2、终生奉行实践“恕道”,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别人也同样会以仁爱之心对待你,所谓“两恕则息怒”。
    3、世上难有绝对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事。所以,人们常说:“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两谅则息恨。”
    4、在生活中,你曾经与人发生争执或言语的冲犯吗?你曾经处处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而不能包容、宽恕别人吗?如此看来,你会活得幸福、开心吗?所谓“两忍则息吵,两让则息争。”我们要向圣贤学习——以德报怨(以德报怨:用恩德回报别人的怨恨,就是把恩惠施与跟自己有怨恨的人),以“宽恕”化解一切仇恨,对人多一份宽恕,少一份抱怨。

事例:
    有一天,东汉有个名叫刘宽驾着牛车,走在路上,忽然有个人奔跑过来对他说:“这头牛是我的,还给我!”
    刘宽默默地不辩驳,不动怒,只说自己住在后面的村子里,然后让那个人牵着牛走了。
    过了一会儿,那个人发现误认别人的牛,便立刻把牛牵还给刘宽,抱歉的说:“我家的牛已经找到了,请你原谅。”
    刘宽有宽恕别人之美德,心平气和的说:“谢谢你,辛苦你了,这头牛一定和你的牛很相像。”
    刘宽被朝廷调到京城去任职。有一天他穿好了整齐的官服,婢女突然端着一碗汤给他喝,其实婢女是依照刘夫人的吩咐,故意将汤打翻泼洒在他的官服上。怎知刘宽不但毫无怒气,反而慰问婢女是否有被热汤烫伤。他以仁爱的心对待婢女,见婢女没事,才另换一件衣服上朝去。

《天下陷溺·援之以道》贫而无怨富而无骄

《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崇汉编著

(三)孔子《论语》

贫而无怨富而无骄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孔子《论语·宪问篇第十一章》。

注释:
怨:责怪;怨愤。
骄:自大;骄傲轻慢。

意译:
    孔子说:“处身在贫穷困苦的生活环境里,却没有怨天尤人,很难做到。处身在富贵的顺境里,却没有傲慢自大的神色,还容易做到。”

要旨及其他:
    1、一般人生活贫苦,物质不足,处身逆境,最易怨恨、责怪。
    2、智者识破虚花假景,改过自新,明白因果律,心志不被物欲拖累,所以穷得心安理得,道德学问充实,过得很快乐、洒脱(洒脱:言谈举止自然大方),如颜回“贫而无怨”。
    3、做人要有自信心,也要有自尊心,但是,若过度则产生反效果——自以为了不起,变成骄傲。得势时如果骄傲与轻视别人,就会招惹别人对他的反感与看不起。在人生的过程中,不可能永远保持平顺,一旦失意时,身处不利的环境中,那时的境遇和感受会是怎样呢?谨记“骄傲”对我们百害而无一利。为人处世唯有在生活中呈现“温(温和),良(朴素善良),恭(恭敬有礼),俭(勤俭),让(谦让)”之优良美德,有这方面的涵养,才能得到他人永远的尊敬与爱戴。
    4、明理者立志向,了解人生的真谛,懂得修身立德,不造恶因,喜结善缘,道德充实,在这方面可谓“富”,比普通人“富”。若认为别人比不上自己有这方面的“富”,便看不起一般人,就犯上了“骄”,如果自以为了不起而傲气十足,那就太不应该了。其实,为人应该低声下气(低声下气:形容恭顺小心的样子)、谦恭和蔼跟一般人交往,做到“富而好礼,修己化人”。

事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论语·雍也篇第九章》。

意译:
    孔子说:“啊!贤良的颜回!以一个竹筒当碗吃饭,以一个水瓢当舀水器饮水,住在贫民窟,低矮的房屋破旧闷热,别人难以忍受这种家居环境,颜回却处之泰然(泰然:安适的样子),没有改变他谋道乐道的志向。啊!贤良的颜回!”
    ——孔子赞颜回忧道不忧贫,坚定的抱道建德之大志。
    ——颜回之乐不是拥有身外物之乐,也不是外来成就感之乐,因为这些外来之乐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很快就抵消了。颜回之乐,乃得道见性之乐,乃道德充实之乐……,在这方面,他比一般人“富”。
    ——颜回的物质生活贫困,居住环境恶劣,处身在贫穷困苦挫折的境遇中,别人最难克服的这些问题他都能克服,他“贫而无怨”,没有怨天尤人,仍然不断充实内德,提升生命,此乃“复圣”之不朽精神,可见他的成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