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崇汉编著
(三)孔子《论语》
正己化人五种德行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论语·阳货篇第六章》。
注释:
五者:孔子说的“恭、宽、信、敏、惠”五种德行。
使人:使用人。
意译:
子张问孔子有关仁的德行。
孔子说:“在生活中能实行这五种德行,就称得上仁。”
子张问:“请问哪五种德行?”
孔子回答说:“就是恭、宽、信、敏、惠。对人有恭敬的态度,就不会受到别人的侮辱;对人心存宽厚,就会获得众人的爱戴;为人有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自己办事勤敏,就容易获得良好的功绩;给人多施恩惠,别人就乐于和你合作,也足以差使别人。”
要旨及其他:
1、孔子所说的仁之五种德行就是恭、宽、信、敏及惠。在日常生活中显示这五种德行,就可以走遍天下,处处受人欢迎。
2、仁者,人之心德也。为人应时时刻刻存养并实行仁之五美德,即:宽、恕、孝、慈、惠。
3、当你看见不仁者的不良行为之反应如何呢?是厌恶他、打击他、与他发生口舌之争呢?抑或同情他,以无私的仁爱、宽恕之心去感化他呢?人心往往有善、恶两面,若能循循善诱,引人迈向正途,如此不但尽己之性,充实道德,亦能让世上多一个热爱真理的人。
事例:
他从大会堂走出来,眼镜片上蒙着一层水汽,立刻把它取下用手巾揩抹。
他坐在驾驶座上,开动引擎把汽车驶出停车场。他想起刚才在大会堂里,出席的听众非常踊跃。他们不但慕名前来听他演讲,也为了向往和迎接……忽然他的思路被“波!波!波”声打断了,一辆计程车越过他的汽车骤然停在面前。
计程车司机从车窗伸出头粗暴地责骂他没礼让精神。
他驾的汽车从小路驶上大路,但跟对方的计程车还有一大段距离,何必等候呢?他心想自己是饱学之士,不能跟市井小民一般见识。于是自叹倒霉,忍气吞声。
蓦然,该计程车司机错愕地问道:
“你,你不就是刚才在大会堂演讲的博士吗?”
“没错!你是……?”
“我是慕名前去听你演讲的。”
此刻,双方相视而尴尬得不知如何再开口。
他继续驾车赶路。
在路上,他超越一辆慢行汽车。一会儿,后面那辆慢行汽车已经加速追上来了,司机心有不甘频频闪动车头灯,以示警告,接着把车驶出跟他的汽车平行的时候,司机便向他比下流手势,口出三字经,逼他的汽车停在路旁。
该汽车司机中等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凶巴巴地下车走到他的车门前。
他心想,忍一时风平浪静,引起冲突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何况自己知书达理(知书达理:有知识,通事理,有文化教养),要宽宏大量,要用实际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演说内容,不必跟恶人计较。
蓦然,该汽车司机错愕地问道:
“你,你不就是刚才在大会堂演讲的博士吗?”
“没错!你是……?”
“我是慕名前去听你演讲的。”
此刻,双方对视而哭笑不得,进退两难。
他继续驾车赶路。
终于来到他住家附近的停车场。他见前面有一个空位,便徐徐地把汽车驶进停车位。不料,有一辆广告车却想抢位,把他的汽车碰撞了一下。这次,他不得不打开车门走上前去跟对方评理了。
广告车司机凭自己年轻力壮,车里还坐着一名同伴,于是恶人先告状,向他比手势,指责他野蛮抢夺车位,接着举拳欲打,忽然握拳的手松软了下来,错愕地问道:
“你,你不就是在大会堂演讲的博士吗?”
他心平气和地点点头,心想,这些人怎么会是自己的慕名者呢?
此刻,双方百感交集,不约而同地以干笑来掩饰尴尬的场面。
没错,他正是在大会堂里演讲的博士。他振臂、激昂地呼吁:让我们以谦虚、礼让、仁爱、宽容、互助的态度和精神来待人接物,为了建设一个优雅的社会而共同努力……
——本文题为《路遇》见笔者拙著《其实都一样》于200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