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崇汉编著
(二)子思《中庸》
守着现在所处之位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子思《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第十四章》(节选)。
注释:
素其位:守着现在所处之位。如学位、职位、官位、穷位或富位等。
愿乎其外:“愿”为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外”为本身职责所处之位以外的事。如名、利、物、欲。
夷狄:中国古代对东部和北部民族的合称,比喻荒废偏远之地。
意译:
君子就他现在所处之地位和环境而采取行动,守好本分,不贪求本身所处之位以外的权利物欲。
他生于世是富贵命,就要兼善天下,以其钱财力行扶危济困的善行。
他生于世是贫贱者,则独善其身,安贫,乐道,好礼。
他身处在礼教不振之地,就要以身作则,言忠信,行笃敬,实践本性中所具有的五常之美德。
他身处在横逆险阻患难的环境中,为人则以明哲柔顺之心相待。
正人君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素位各行其道。不然,无行其道者,就无法悠然而自得。
要旨及其他:
1、现居富贵之地位,行富贵之道,乐善好施,代天恤孤济贫。
2、现居贫贱之地位,行贫贱之道,安贫,乐道,好礼,独善其身。
3、现居夷狄之地位,行夷狄之道,言忠信,行笃敬,化丑为美,正已化人。
4、现居患难之地位,行患难之道,率性而行,保持自身清白,不敢有非分之贪,默默地行善积德。
5、“不”素其位而行者,就是说“不”安于自己所处之位者,比如大官小官,权贵主管,他们“不”素其位而行,往往就会犯下挪用公款去吃喝玩乐,滥权读职,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生活腐化……等等,这些人终有“落马”的一天(落马:比喻官员的劣迹罪行败露而遭到应有的惩罚),逃不过国法和天理的惩罚,以及因果的报应。非道而得的“黑钱”其代价换取“千夫所指”,留下“千古骂名”。
6、看重自己的才华就是肯定自己。所以,要放低姿态守好自己所处之位,做个为国为民服务的谦谦君子,以平常人的心态,为促使世人提升道德修养而尽己绵力作出贡献,自然会获得世人的尊敬。
事例:
东汉初年,有一位对建国有功的大将军叫萧广,他自认有功有势而滥权渎职,敲诈勒索,干了很多坏事。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喻领导者或长辈行为不合常理,下边的人也就跟着学坏),萧广带领的士兵也烧杀抢掠。老百姓听说萧广的部队要来驻扎,大家都惊恐万状,有些居民早已闻风逃遁了。
杜诗在东汉都城洛阳做监督官,他听到老百姓的投诉,立刻召见萧广,严厉地对他批评说:“国家让你带领军队,你就要守好本分,为国为民办事才对,怎能上梁不正下梁歪呢?骚扰老百姓,干坏事,赶快痛改前非吧!”
萧广根本不听杜诗的劝告,不但不悔改仍然纵容士兵毫无顾忌地掠夺财物,继续干坏事。
杜诗见萧广屡教不改,就决心执行国法。他对皇帝详细说明萧广的罪行,皇帝便下令逮捕萧广并定了死罪。
罪不容诛的萧广被处死的消息一公布,他带领的士兵开始害怕了,老百姓则一个个额手称庆。
浅析:
杜诗是一位“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守本分的清官,他以监督官之位对罪大恶极的萧广采取行动——处以死刑。
萧广不守本分,本身不遵纪不守法,不素其位而行,违背他所处之位,他领导的士兵也跟他犯下了很多罪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