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崇汉编著
(三)孔子《论语》
颜回好学品德精进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孔子《论语·雍也篇第二章》。
注释:
不迁怒:不把自己心中的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
不贰过:不犯同样的过错。
短命死矣:颜回活到三十一岁就不幸去世。
意译:
鲁哀公问孔子:“哪一位是你最好学的弟子呢?”
孔子回答:“颜回最好学,他在逆境中遇到不如意的事,不把心中的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可惜,他已短命死了,现在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好学的弟子了,也没听到有真正好学的人了。”
要旨及其他:
1、颜回安贫乐道,不幸只活到三十一岁。他行为的修养和品德的增进精益求精,已经达到了“不迁怒,不二过”的境界。
2、孔子所指的“好学”是指道德学问的不断增进,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涵养。在人生的旅途上,自强不息,别忘了“忠诚,信实,恭敬”这方面行为的修养及品德的精进。
3、做人要有认错和改过的勇气,才有进步的空间,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如果一味(一味:一个劲儿地;单纯地)找借口给自己推脱或遮掩犯下的罪过错,这样必然引起恶性循环(循环: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怎能不继续犯罪过错而终将自食苦果呢?
4、如何看透生死呢?有志节者舍生取义,宁可壮志成仁,不愿苟且偷安(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生死为仁,此即大仁,故能万古流芳(流芳:流传美名)。先贤常说:“在世抢得去,去世带不去——即财富。在世抢不去,去世带得去——即福慧功德。”
事例:
子路远行前,向孔子辞行。
孔子说:“送给你马车好呢?还是送给你有益的话好呢?”
子路说:“希望您送给我有益的话。”
孔子说:“不自强就达不到你想要的,不辛勤就得不到收获的喜悦,不忠诚就没有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不信实易致反复,对人不恭敬就失礼。能在这五样方面慎重行事,便可以长久了。”
——《说苑卷第十七·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