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崇汉编著
(二)子思《中庸》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子思《中庸·天命之谓性第一章》(节选)。
注释:
率:遵循;顺着。
须臾:一会儿。
微:轻微。细微之事。
意译:
天所赋于人的称为本性,人真诚遵循灵明不昧的本性的要求(天理良心)去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就是道,修养自己的品德,言行合道合理称为教。
道赋于天称天理,赋于地称地理,赋于人称性理(自性),赋于物称物理。人活在世上片刻都无法离道而行;如果能离开,便不称为真道了。
所以,有德的君子不能离道而行,在别人所看不到的地方,要时时刻刻谨慎自戒;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也一样要提高警觉,以防止造下罪过错。
隐蔽与幽暗的地方容易显现是非与善恶,细微的事物容易显现对错与曲直。因此,有德的君子,无时无刻都要守理,守本分,公正持正,自己独处(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时的言行更须要谨慎,不能有差误。
要旨及其他:
1、无论自己一个人处在众人易见的地方,或隐微之处,时时刻刻都要检点自己的言行,要合乎常理,暗室不欺。
2、慎独的功夫尤其重要,所谓“星火可以燎原”,稍一疏忽,就会做出不合天理良心、不合仁义道德、问心有愧的事,造下无边的罪过错,引起众人的指责。故《大学》一书提醒我们云:“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3、身处功利主义的社会,如何面对混淆视听、混淆是非、指鹿为马的错乱局面呢?就是要以伦理道德作为规范,以本性具有的五常八德作为人类社会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也就是孟子说的“天下溺,援之以道”。
事例:
这家工厂有特别规定,过了半夜十二点,一切运载货物的车辆无论有无负责人盖章批准皆不得进出厂门。
有一辆供应商的小型货车,司机耽误了时间,过了午夜他的货车要驶离工厂,保安人员坚决说“不”!
“现在,只你一个人,我给你多一点钱,别人不知道的。”货车司机以钱财来诱惑他。
“我一向守本分,忠实可靠地执行任务,决不滥权贪污!”保安人员谨慎自戒,拒收贿金。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