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学习》前人著
道与教的关系(二)
佛陀的教义分为二种:平等法及无上法。
平等法:一般的教义,阐述因果报应、轮回,善者升天,恶者下地狱。提倡万物平等,以及遵守戒律的重要。佛有八万四千个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烦恼。
无上法:讲无上法,一定要四因成熟才能开演(因时、因地、因人、因事)。今天我们所求的道就是无上法,不是平等法。
佛陀在他一生传道过程中,也都只讲平等法,直到在圆寂之前才开演无上法,听众虽有人天百万,但会意者才只一人。当时佛陀在灵山会上开演无上法时,只是拈莲花示众,未说任何语言。当时有成千上万的听众(包括出家人、在家居士、俗人)都无法会意,只有一位弟子大迦叶尊者微笑领会,这叫以心印心的传授,禅最高的境界,所以佛陀就把无上法得授给他。当佛陀讲平等法时,人人都听懂,但是要领会无上法,必须要有很高的智慧及修行。
以上所介绍的是五教圣人在当时社会,依其各地不同的需要,所施行的教化。虽然方法不同,但都是由道生发出来的,他们在明的方面是教化,在暗的方面是传道。
乙、道能包容各宗敎,与各宗教并无对立。
道有如大海,可容纳百川细流,百川细流的水流入大海就合而为一,因为道是无极的真理,能包容各宗教。因为各人因缘不同,有些人与佛教比较有缘,有些人与天主教比较有缘,虽然因缘不同,但它的源头都是来自于 上帝,来自于道。 上帝不仅希望天主教徒、基督教徒回天,祂希望所有宗教的信徒都能回天,因此佛教徒、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任何宗教的信徒都可以来求道。
丙、道无教不显,教无道不立。
今天我们能求道,宗教的功劳很大。因为宗教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准备,替我们介绍什么是 上帝?什么是圣灵的洗礼,人子的降临?相信大家都直接或间接接受到圣人的教化,在求道前就已经有很好的道德观,以及良好的品行。因为这些准备工作,大家来求道时,就比较容易了解与接受。
所以道与教是共存的,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不可去批评宗教,也不可去谤道。
(四)道与教究竟有何不同?
| 道 | 教
—————————————
主宰 | 上帝 | 人
传法 | 暗渡 | 明传
修法 | 顿法 | 渐法
结果 | 圣佛 | 人天果报
道的主宰是 上帝,所以传道要有天命及奉天承运的明师,天命是应时应运的,非时不降,非人不传,因其是无上妙法的传授,故暗传。因为自古以来道都是暗传的,虽然现在是大开普渡时,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求道,必须要根基深厚,身家清白,品行端正,才能渡来求道,因为道是暗渡贤良。
前面说过各教圣人皆是至道在身,但是由于当时天道单传独授,并非人人皆可闻道,所以当时各教圣人表面是在教化,其实暗中却在选拔贤英以传至道,就如孔圣人的明传文章暗传道;佛陀于讲经之时,如遇有契机者才讲无上法以传道,平时只讲平等法以教化,但是各教皆有应运之期间。道教老子将心法给孔子以后过函谷关留下《道德经》五千言,就消失在中国;儒家孔子传至孟子以后,天命就西移至天竺印度;佛教传至第二十八代达摩祖师,老水还潮又来至中原,继续传至东方第六代惠能祖师时,天命就暗转火宅;耶稣基督没有将心法传给他的十二个门徒;回教穆罕默德也是没有将心法传给后人。因此各教心法逐渐失掉,所留下的只是一些平常的教化而已,各教心法既失,也就是心法根本失掉,那剩下的只是枝末了,致使后来的人,不管是传教土或是修女,牧师,信徒,他们已经不能了解道的真意,故对各教圣人创教之奥旨愈来愈远,至今已沦为末法了。
我们将各教沦为末法的情形作一个说明:
甲、佛教变成逃世化:佛陀当时看到人生的四大苦,生发慈悲心,发愿出家修道、明道后又走入人群,讲经说法四十五年,为了让人人能修道,了解世事无常,人生之苦,寻求解脱之道。但是现在的人遇到不如意之事,如生意失败,感情挫折,家庭变故而产生厌世之心,因而弃家庭子女于不顾而出家,这是不敢面对现实,逃避责任,所以叫「逃世化」。
乙、儒家变成功名化:当时孔圣人所说的教化是为了促使社会谐和,以达到大同世界,故四书五经皆是阐述伦理纲常之道,让人人修心养性。但是现在的学者读经典哲学是为了求取知识、应付考试、求取功名,而不是借着经典哲学来涵养德性,无法实践圣贤之道,所以叫「功名化」。
丙、道教变成法术化:从老子所留下来的《道德经》,让我们了解老子的本意,要我们以清静无为的心来修道立德。但是现在的人却变质了,追求术(法术)、流(算命)、动(工夫)、静(坐禅)怪力乱神之事,已经离开道德真意太远了,故曰「法术化」。
丁、基督教变成点缀化:耶稣圣人立教本是要人了解宇宙间有一个 上帝,那就是我们的天父,我们要信主,不要一味的追求物欲享受,要时常忏悔、祈祷、洗心将来才能回到天父的身边。而现在有些人上教堂,只是唱唱诗、祈祈祷、交交朋友、聊聊天,变成生活中的一种调剂,一种点缀,故曰「点缀化」。
戊、回教变成种族化:穆圣当时立教的目的是要人寻回清真的本性,将来才能回天见阿拉真主。但因一部分回教徒排斥其他的种族或其他别教的信徒,所以回教已变成「种族化」。
这些就是沦为末法所形成的现象,如此在这末法之中要寻回圣佛的真理,那是很困难的,也就是说要从末法的教化中去寻找道,那真是缘木求鱼。所以在此时,人性良知埋没,不顾纲常伦理,戾气弥漫的时候,若无真道降世,道德无法重整,人心也无法挽回,劫数也难平息,天下也就不能太平。故现在正是正法重演之时,孟子曰:「天下溺,援之以道」。
如何证明现在是天道降世,正法重演时?
儒家——《中庸》:「百世以圣人而不惑。」百世以后,会有圣人来到人间解决人类的疑惑,一世等于三十年,百世等于三千年,也就是说三千年后会有圣人重新来到世间救世,诚如孟夫子所言:「天下溺,援之以道」。
基督——耶稣说他死后第三天会复活,其实一天就是一千年,三天就是三千年,复活并非指耶稣肉体的复活,而是指灵性的复活,真理的复活。
彼得后书圣经第三章第八节:「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了,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也就是在第三千年(就是这个时候),圣经的真理会复活,耶稣会再来到人间救世。
由以上两个例子,证明现在确实是真道降世的时候,所以大家不要疑惑,我们现在所得的道(心法)与五教圣人当时所得的道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将今天所研究的内容作一个结论。
三丶结论
道是教的根本,教是道的达用。传道以后若不施行教化,众生不能明理而天道也不能传遍于天下;同样的,教化假若是失去了天道真传,那么终究会沦为末法,而失去其原有的功用,传道与教化不能分开。所以说:「道无教不兴,教无道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