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日星期三

《贵爱己身·贵爱万民》贵爱己身贵爱万民

《贵爱己身·贵爱万民》崇汉编著

贵爱己身贵爱万民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
——老子《道德经》“化道章”(宠辱章)第十三。

【注释】
    化道:以真理大道来感化世人,使人人都能明理抱道奉行,使灵性恢复圆陀陀,光烁烁。
    宠:宠爱;得意。
    辱:耻辱;被居心不良者羞辱。
    有身:有我相。
    无身:无我相。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浅说】
(一)
    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正确观点,没有把持坚定的态度,对于自己处理事情的方法,一旦得到别人的宠爱、偏爱或奉承而”惊喜”。或者人格、名誉一旦遭受耻辱,一时情绪难于掌控,便惊恐、痛苦。以别人的故意歪曲或居心不良者的解释来左右自己的思想与立场,这样就不分是非对错,太在意别人的恶意批评,没有自己坚定的正确立场,怎不“宠辱若惊”呢?这也是考验一个人是否能守住中庸之道。(中庸:对人对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

(二)
    一个有勇气、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为人处世,依循本性良心而行事。所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其立场不随风倒,不因为别人的赞扬、关照、恭敬地对待而惊喜,反而能虽得宠而越能自危自谦。也不因为别人的恶意抨击、侮蔑就感到惊慌失措、灰心、丧志,其思想、态度更不会因此而随境遇转变或迁就别人,反而越是受辱越能自省自励。把得失置之度外,有如此坚持真理、坚持原则而“宠辱”“不惊”的人,智勇兼备,才能承担上天的重托,(重托:重大的委托。)才能成功办大事。(侮蔑:轻视;轻蔑。)

(三)
    人间似苦海。在人生的旅途上,往往会遭遇许多挫折,尝尽各种辛酸苦楚。
    人生饱经忧患,然而人生最大的困苦、患难是什么呢?老子说“贵大患若身”。就是说最大的忧患莫若(莫若:莫如。莫如:不如——用于对事物的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选择。)有这个人的身体(肉身)。为什么说人有此肉身会带来忧患呢?因为有了此身,便要面对生、老、病、死之苦。
    人生无常,生命短暂、脆弱,也免不了被七情六欲所困扰,若发而不中节,那就容易造罪、过、错了。

(四)
    为什么说,人过分看重身躯就是大患呢?乃因有一个“我”字——有我相。
    我错用此“肉身”去作恶造罪,我只顾眼前的欢乐、享受而把“礼仪廉耻”抛之脑后,为了满足眼前的私欲而贪赃枉法,失去了为人应有的品德,失去了可贵的节操,如此失道失德,错用了此“身”,那么此“身”就是祸患、烦恼的根源。

(五)
    智者不生我相,看破此身,清心寡欲,心性纯洁,襟怀坦荡,不攀缘,(攀缘:比喻投靠有钱有势的人往上爬。)不被身外之物牵缠,那么其人生还有什么忧患呢?(身外之物:名利、权、势、贪、嗔、痴等。)贤人、品德高尚之士,他们善用此身,借假(肉身)修真(灵性、本性)。
    为人要正用此身,修心养性,改恶向善,提高品德,不然一失人身万事休,可惜不可惜呢?

【原文】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浅说】
(一)
    得宠是得到别人的重视与尊敬的对待,得到别人的夸奖、举荐、提拔,所以老子说“宠为上”。
    受辱是人格被人侮辱,声誉受到羞辱,被别人用蛮横的手段贬低、诋毁,所以老子说“辱为下”。

(二)
    在生活中,得宠或受辱,能意料得到吗?
    得宠时被人赞颂,得到上级或师长的赏识,所以惊喜万分,此即所谓“顺考”。受辱时被人嘲笑、无理指责,所以精神颓丧,意志消沉,此即所谓“逆考”。

(三)
    得宠者往往会认为这是我“特殊的荣誉”,有了名利地位,被人赞扬,怎不持宠而骄呢?
    有些人得宠后,时时刻刻担心失去殊荣,便对赏给者曲意逢迎,(曲意逢迎:违背自己的本性良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或者谄上欺下,甚至毫无原则地如“床底下吹喇叭——低声下气”,如此丑态百出,怎么不失去尊严,失去节操呢?犯下了不合理不正当的言行而固执不悔改,这样就被“顺考”考倒了。这类得宠者,不能由自己作主,因宠而忘掉初志,反而成了可耻可悲的人,怎么能在社会上作出有益人类的大事呢?

(四)
    受辱者被人恶意羞辱,人格被人贬低,人物形象被人丑化了。
    有些受辱者,心存报复。为了报复,于是或明或暗做出各种坏事。有些受辱者,因此精神不振、灰心丧志、因辱而挫败气节。这些受辱者跨不过这道关卡,都被“逆考”考倒了,怎么能在社会上干大事呢?
    其实,明理的智者,他越受“逆考”则越能自觉、自省,越能自励不屈,这样才是真君子之真作为。

【原文】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浅说】
(一)
    有了人身,就会遭遇伤、病、痛、饥、寒与生离死别之苦。为了求生存,就要保持身体的健康,于是就会为了医药费、进补、调养身体而带来的各种忧愁与困苦。由于有我这个身体,才会引起诸多荣、辱、祸、福之患。

(二)
    假如不以自己的身体为重,认清宠辱皆对我无益无损,那么就不会“若喜若惊”。
    一旦无我相,忘我,忘物,不为自己的利益、欲望、物质享受而筹划计算的人,就不会特意为今生今世有此身体而去寻欢作乐,也不恐惧此身的消失(死)而心神不安,对于身外之物,也就会淡然处之,那么我还有什么可忧患、烦恼的呢?(淡然:心情平静;不在意;不热衷。)

【原文】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

【浅说】
(一)
    世人都珍贵、注重自己的身体,修饰、美化容貌,用尽各种方法来调养、护理自己的身体。使身体健康,无病无痛,无损伤,这是人之天性,也是人之常情。不过,若只顾宠爱自身的享受与安乐,怎不形成各人只照顾自己的自私心态呢?

(二)
    大智慧者看破“贵大患若身”,不为此身所累,而是正用此身,把用在宠爱、珍惜自己身体的时间与精力,转向用在服务社会人群,甘愿欢喜传扬真理,真心诚意为民众奉献自己的光与热,照亮世界,温暖人心。有志者正用此身致志于道去建功立业,他没有私欲,没有妄念,哪来的罪过与烦恼呢?所以有志者“以贵己身之心去贵天下”,可以担负重大的责任使命,可以将治理、教化民众的权责寄托给他。(权责:权力和责任。)

(三)
    正用此身者可庆可贺,可以借此身尽心竭力为社会人类作出有益的贡献,知轻重,晓得借假(肉体)修真(灵性),行善积德,感化世人明理向道,恢复灵性的光明。(借假修真:借着肉身的修炼与外境因缘的历练,以修真我灵性,使回复纯阳、清净的本性。)
    以上二者有天渊之别——力争千秋,不争一时……(千秋:千年。)

【原文】
    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

【浅说】
    世人除了珍贵自己的身体,也都有爱惜、爱护自己的身体之观念。
    有志者理通,致志于传扬真理,把爱惜、保护自己的身体之心,推广去爱护、关心天下人的疾苦,对天下人不分厚薄,慈悲大爱施于人间,以爱己身之心去爱天下万民,有如此抱负的志者,就可以将天下人托付给他去照护,那么天下人就能安居乐业,同时更进一步,真心诚意与无私的奉献,协助天下人超凡入圣,(超凡入圣:没有一般人的习性、执著,达到六根清净、无人我相的圣人境界。)以及匡正世道人心的伟大任务,交付给他去感化、去治理……

【引例与深思】
(一)
    为人处世,为什么会有诸多烦恼与痛苦呢?乃因太过重视我身我相,一切都以我个人的爱好、私利与主观见解等为中心,于是没得到时担心得不到,既得之又患失之。今天是风,明天是雨,(今天是风,明天是雨:比喻人的情绪变化无常或事情变化多端。)过分计较个人的宠与辱,怎么不在内心滋生出无穷的烦恼与痛苦呢?例如:
    (1)自傲:自以为行善积德比别人多,于是看不起别人;居功自傲。
    (2)自大:自以为比谁都强;眼睛生在眉毛上——自高自大。
    (3)自矜:善事行少许,于是自以为功高,谁也比不上自己;自我夸耀。
    (4)自是:只会责怪别人的过错,却认为自己全对;盲目自是。
    (5)刚愎自用;倔强固执,相信自己的人心意识而去用事;愚而自用(愎:固执。)
    (6)自作主张:事先不同别人商量,擅自作决定或采取行动,不愿与别人作圆满的配合;目中无人。
    有了上述诸多单凭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一旦事与愿违,被别人设障干扰,不认同,便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协和,便发生纠纷、争斗、恶言恶语互相责难,因此就有没完没了的烦恼与忧患了。

(二)
    谚语云:“月无常圆,花无常开。”
    你在现实的生活中,如果事事不称意,那么你要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呢?要如何看待生活中所赐予自己的“宠辱与得失”呢?好!那么就来去随缘,淡然处之吧——珍惜自己已经得到的,也要看淡自己已经失去的,保持一颗平常心!
    菜根谭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那么你还在意因“宠辱与得失”而耿耿于怀,甚为吃惊与意外吗?能悟出荣辱浮沉之理吗?

(三)
    “贵以身为天下者”与“爱以身为天下者”,是本章的主旨,这两段话流露出老子胸怀宽广与伟大的胸襟。属于这两种人的品德(品质道德)合而为一,他就是一位“贵天下爱万民、致志于道”的志士。
    老子一方面嘱咐有道志士要保持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寄托于有道志士正用其身,能以“贵爱己身之心去贵爱天下,贵爱己身之心去贵爱天下万民”,做有益于民众的好事——使灵性恢复光烁烁,这是何等的慈悲大爱于人间啊!忘己忘物,可以担负济世理民与化道通于天下之重任。(化道:强调过程。道化:强调成果。)
    贵爱天下万民,所以有道志士立愿当先,一旦立下匡正世道人心之宏愿,无私奉献,对于荣辱都不摇心动志,所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那么上天也会辅助他化道通于天下之大任——真理传扬天下,唤醒世人恢复本性(灵性)之自然、光亮、清净。
    贵爱天下万民,期盼人人觉醒,期盼人人都有道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