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崇汉编著
(六)惠能《六祖坛经》
心中众生自性自度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惠能《六祖坛经·忏悔品第六》(节选)。
注释:
自性:谷神;亦称佛性;本性良心;灵性。
真度:以自性之智慧度一切迷妄心,痴迷心等,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意译:
惠能六祖曰:诸位大德!自己心中的“众生”,是指邪迷的心、诳妄的心、不善的心、嫉妒的心、恶毒的心,上述不好的心,都称作心中的“众生”,所以各人须自性自度,这样才称得上真度。怎样才称作“自性自度”呢?就是将自己心中的邪见、烦恼和愚痴等“众生念”,用正见去度化。有了正确的认识和透彻的见解,就能各自用自己的智慧来扫除心中的“众生”——愚痴和迷妄等。因此,当邪思生发时,就用正念来度化;当迷妄生发时,就用省悟来度化;当愚痴生发时,就用智慧来度化;当恶念生发时,就用善意来度化。用上述的方法来扫除自己心中的“众生”,便称为“真度”。
要旨及其他:
1、芸芸众生(芸芸众生:众多的普通百姓)心里的念头存在着邪思妄想、痴迷、贪贿、嗔怨、忌妒(忌妒:因别人比自己强而心怀怨恨)、恶毒、蔑视(蔑视:看不起;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傲慢自大等等,这些心念统称“自心众生”。修行就是要去除这些不良的心念,修正不好的行为。
2、自己心中若存有不合天理的心念就须靠自己下决心去扫除,就是“自性自度”。不过,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和透彻的见解,这叫“正见”。因此,要了解真理,热爱真理,要求自己充实道德思想,认理归真,要不断的修心养性,培养高尚的品德。
3、你是否知道心中的“众生”把你的智慧和德相障碍住了吗?抓住时机,要有希圣希贤的信心去革除不好的心念与修正不好的言行。
事例:
有一则“心中痴迷(众生之一),自性自度”的故事:
赵抃(抃:biàn音便),宋朝西安人,他常在夜里静思默省,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是否合乎天理良心。
有一天,赵抃去参加宴会。当他醉眼蒙眬看着歌女时,见她头上插着一朵杏花,便情不自禁地赞美道:
“髻上杏花真有幸。”
“枝头梅子岂无媒?”歌女才貌双全,当下对上一句,痴情地以眉目传情。
赵抃回到私衙(衙:旧时指官署),心潮澎湃,心驰神往,于是对服侍他的老兵说:“去请那位头上插着杏花的姑娘来陪我。”
“你!你今天……”老兵很惊讶,但上司有吩咐,不得不出门去了。
一会儿,赵抃的理智战胜了外在的诱惑,正确地认识到需要保持高尚的品德,保持天理良心,于是用正确的理念和决心去扫除痴迷和妄想。因此,他高声地提醒自己说:“赵抃!不要越轨!”(越轨:脱离轨道;比喻言语、行为超出规章制度或道德所允许的范围。)
站在门外的老兵闻声推门进来欣喜地说:“我知道你会后悔的,所以我没有去叫那位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