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7日星期五

《天下陷溺·援之以道》抛弃外欲充实内德

《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崇汉编著

(五)老子《道德经》

抛弃外欲充实内德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道德经·为腹章第十二》。

注释:
五色:青、黄、赤(红)、白、黑。
目盲:五色令人眼花瞭乱,亦令目光呆滞,犹如目盲。
五音:中国古代指五音为官、商、色、征、羽。现代乐理简谱上的12345.
五味:酸、甜、苦、辣、咸。
田猎:打猎。
行妨:“妨”即损害。行妨意指做出欺诈、伤害人的事。
为腹:“腹”代表一切内德。
为目:“目”代表五色、五音、五味,财货及一切外欲。

意译:
    本文: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及其他世间一切色尘的诱惑,令人迷恋不正当的色彩,致使心神恍惚,久而久之,对一切不合理的境地和现象便视而不见,邪正不分,如同目盲。
    本文:五音令人耳聋
    五音及其他一切声音,令人双耳倾向淫声滥调之所谓“刺激”或“享受”。耳根失去正用,本性蒙敝,真理不入耳,理智亦因此昏迷,如同聋子一样。
    本文:五味令人口爽
    为了补足身体所需的消耗量,以口进食是正用。假如五味令人爽口(爽口:味道清爽可口)便不以理智来约束口欲,为了满足口腹(口腹:嘴和肚子。借指吃喝)之欲而吃下很多荤腥不当的食物,到时苦果自负。
    本文: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骑着马儿在打猎,同时马儿在奔跑,身心都被牵引着而发狂,如此,不当与不能适可而止的行为,会引起身心放荡不羁。
    本文: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身外物如金银财宝等令人动心,假使盲目追求会使人被物役,甚至不择手段去谋取难得之财货而做出欺诈、伤害人的行为,怎不令人心劳日拙呢(心劳日拙:用尽了心力,反而处境越来越不利)。
    本文: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因此,圣人注重内德,勤于修心、养性、立德,不求身外物,不求五色五音五味之官能(官能:生物体器官的生理功能,如视觉是眼睛的官能)的享受。所以,圣人抛弃外欲(外欲:非正欲)、奢侈、浮华的物质享受,选取质朴清静的修身养性生活。

要旨及其他:
    1、五色指五种颜色,也包括其他一切色彩。如果过份贪恋外在的形形色色可爱之物,眼睛被五光十色所诱惑、蒙蔽,将使本性失去灵明,理智失去分析正邪的作用,看不出真理道德的尊贵,这时对合理的视境(例如看经典或善书)就毫无兴趣或不愿看了。
    2、迷恋外在的声色,喜听淫声、恭维声、陈词滥调(陈旧、空泛而不切实际的言辞或论调)、靡靡之音以及流言蜚语等,将会使人的本性蒙蔽,理智昏迷。魔音夺魂,双耳失去正用,那时忠言逆耳,真理就难于入耳了。
    3、人的口舌要正用于代天宣扬真理,宏扬道义,美化人间。如果贪图口欲而做出恣意杀生、丧尽天良的残酷行为,就会造下因果,罪责难逃。
    4、人骑着马在田野中打猎,身心随着马儿的疾走而心荡神驰。就好像为娱乐消遣而放纵行为,如赌马、赌球、淫荡、纵欲和酗酒等,身心、精神和时间都被这些不好的嗜好行为所侵占而失去了正用,身心流连,结果虚度一生。有智慧者善于用物,懂得利用身心、精神、金钱和时间在短暂的人世间济世救人,修身立德,营造辉煌的人生。
    5、拥有珍贵的金、银、财、宝以及娇妻和事功(事业和功绩),这些都令人心动。但是,世人为了这些难得之货,因贪得而做出不仁不义的行为,宝贵的人生往往就在争强好胜中造下诸多罪过错。我们要学习古圣先贤“贵德不贵货”,利用时间与身心积极修身培德才是人生首要目的。
    6、五色五音五味等都是人之身外物。一失人身,拥有难得之财货也随之消失,因此,我们要向圣贤学习“养性不养体,养神不养形”,轻重有分,落实圣贤的教导,一心一意充实内德兼时时行道立德,同时彰显道德之尊贵。

事例:
    孔子和弟子到少源的郊外去游玩。
    师徒抵达沼泽地,听见前方有一个妇人在那边悲伤地哭泣,于是孔子差使学生前去问道:“夫人(夫人:现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为什么哭得这么悲哀呢?”
    妇人抬头说:“我割蓍草,用蓍草(蓍:shi音师。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做成的簪子(簪:zan赞阴平。簪子:别住发髻的条状物)丢失了,我因此很悲哀。”
    孔子的学生说:“你丢失了蓍簪,再做一个,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
    妇人解释说:“我不是因为丢失蓍簪而悲伤,而是不能忘记插在我发髻上的那把旧簪子。”
    ——《韩诗外传卷九》。

浅析:
    身外物令人心动,五欲令人迷惑,老太太对旧物有深深的感情可以理解,但又何必因为丢失了旧蓍簪而过分哀伤呢?事物一来一往,让它随缘吧!古人有一句话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失人身,拥有难得之财货能带得去吗?因此,我们要向圣贤学习:“养性不养体,养神不养形。”一心一意充实内德,彰显道德之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