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崇汉编著
(四)孟子《孟子》
慈心爱物慈心戒杀
孟子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孟子·梁惠王篇第七章》(节选)。
注释:
禽兽:鸟类和兽类的合称。
兽:哺乳动物的通称,指有四条腿、浑身长毛的动物。
是以:所以;因此。
远:远离。
庖厨:厨房;厨师。
意译:
孟子说:“君子对待禽兽,喜见它活着,不忍心见它死去;听见它被宰杀将死时的一声声哀呼,就不忍心吃它的肉了;所以君子要远离宰杀禽兽的厨房。”
要旨及其他:
1、人间似苦海,众生就在苦海中挣扎求存。让我们来实践“以仁慈之心爱人”,效法圣佛普度众生,济贫拔苦,戒杀放生,修心养性,使众生都能重返故里。
2、如何实践“以仁慈之心爱物”呢?此“物”包括万物及动物。孟子说:“见其(此‘其’指禽兽)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充分流露出人的恻隐之心;反之,就失去了仁慈心。所以,常道:“不杀生就是仁慈心的流露。”
3、在人间,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都具有灵性,他们体内所流动的血液都是红色,都有难闻的血腥味。低等动物如各种飞禽走兽和水族类,它们跟人类一样具有灵性,它们体内所流动的血液也跟人一样是红色,也有难闻的血腥味。这么说,高等动物的人类只因为口欲而忍心宰杀、吞食低等动物,其造下的因果何时了?所以,孟子圣人劝说:“是以君子远离庖厨也。”
事例:
杨宝生于汉朝,当他九岁时,有一天忽然看见有一只黄雀,它被鸱鸮(鸱鸮:鸟,头大,嘴短而弯曲)所伤,坠落在地上,又被蚂蚁围困。杨宝慈心爱物,于是当下救治使它脱离危险,然后把它安置在箱子中,用黄花饲养,直至羽毛丰满才让它飞天而去。
黄雀飞天而去的当晚,有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道:“我是西王母的使者,(西王母:神话中的女神,住在昆仑山的瑶池,世人吃了她园子里种的蟠桃能长生不老。通称王母娘娘。)那天前往蓬莱,(蓬莱:即蓬莱仙岛,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经过此地遭遇厄难(就是被鸱鸮攻击重伤坠地),现在我给你四玉环当作酬报救命之恩,它会使你的子孙官至三公,(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称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称为三公,也称“三司”。)为官廉洁、清白好像这玉环。”杨宝接过四玉环,转眼童子就不见了。
杨宝长大后娶妻生下儿子名震,(震:就是杨震,他被尊为廉吏的典范,又被誉为“关西孔子”,其三畏四知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及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共四知,给后人有益的启示。)杨震育有一儿名秉,杨秉育有一儿名赐,杨赐育有一儿名彪,四代官至三公,他们为官都无比的廉洁、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