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5日星期日

《讲义学习》信愿行(二)

《讲义学习》前人著

信愿行(二)

    从前贤的牺牲奉献所产生的信心:
    现在有多少前辈者日夜为道务奔波,他们食无定时,睡在飞机上、公车上,他们不求回报,任劳任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为道务奔波忙碌,他们这么牺牲,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就是对道有信心。
    例一:有一位老太太已经七十岁了,她可以享福了,她的儿女都很孝顺,但是她为了道,情愿牺牲个人的享受,开班时要煮饭给四、五十位班员吃。
    例二:可以举前辈者为道牺牲奉献的实例。
    因为前辈者的牺牲,使我们对道产生信心。
    从仙佛的显化所产生的信心:
    有一些灵修者,他们在佛堂可以看到仙佛的显化。
    从实践中产生的信心:
    我们看到前贤的示范及牺牲奉献而产生信心,我们受到前贤的关爱、照顾,以及听到前贤的智慧之语而产生信心,有了信心之后,再实践在日常生活上,改一分脾气,增长一分智慧,改二分毛病,增长二分智慧,渐渐的毛病越来越少,无明越来越消,智慧越长,信心越足,所以说信心是修道的基石。

(二)立愿是修道的原动力
    我们对道有了信心之后,要去实践,那么去实践必须要有推动力,这个推动力就是「愿力」,所以说立愿是修道的原动力。

甲、什么是愿?
    愿就是志向、心愿,是发心学习圣贤,并不是世俗人所说的发誓。
    修道就是发心学习圣贤,在过程之中,会遇到很多考验、阻碍,所以必须发愿,才能成功。

乙、立愿的重要性
    让信心不移:
    人心是善变的,信心随着情绪的起伏而改变,也會随着环境而改变,顺境时很有信心,逆境时就失去了信心。立愿就是让自己的信心,不管顺境逆境,都不改变。
        上天的表白:
    立愿乃写一封信给    老母娘,否则    上天怎知汝之意向,仙佛如何暗助加灵加智慧呢?应有一颗赤诚的心向    上天表白。
    对业力的承诺:
    我们在修道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以及阻力,这些阻力就是业力,业力的力量很大,它会把我们拉往地狱。
    在这世上有三种力量是最大的,就是佛力、愿力、业力。业力的力量虽然很大,但只要愿力超过业力,就能消业力。修道除了求    上天慈悲加佛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愿力,有愿力并付诸实行就能消业力。
    自己努力的目标:
    人生若没有一个目标,就象船在大海中没有一个方向,立愿就是让我们将来有一个目标,才不会迷失。

丙、立什么愿?
    世俗人:例如立志当科学家,当医生,当老师,当工程师等。
    圣佛:
    地藏古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南海古佛:度尽众生,若众生不度尽,誓不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
    弥勒佛:化混乱的世界为大同世界。
                    化污浊的世界为人间净土。
                    化罪恶的世间为人间天堂。
    耶稣圣人:清人间的罪,把羔羊带回    上帝的国。
    自我期许(发愿):我们看了历代以来的圣佛都发愿,才能成就,那我们是这么的平凡,要发什么愿昵?这里有几个小小的愿,大家都可以做到。
    …开班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
    …初一、十五能到佛堂献香,若是离佛堂近的话,早晚也可以到佛堂献香。
    …跟前贤学习服务,擦佛灯,打扫佛堂,有时候也可以带点心回来佛堂与道亲分享。
    …渡人,立定一个目标,一个月要渡多少人,渡人是菩萨的工作。
    …学习不吃肉,自已立定一个目标,大约多久的时间一定要把吃肉的习惯改掉。

(三)修道贵在实践
    我们对道已有了信心,也立了愿,但是若没有去实践,也等于是空,所以修道贵在实践。
    圣经雅各书:「人称义是因为行为,不是单因着信。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可见除了信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实践。
    圣经上又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王凤仪老善人说:「看经与讲经者未必成道,而是照经行者才会成道。
    楞严经:「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总而言之,先有信心,再用愿力来推动,最后以恒心、毅力来实践。所以信、愿、行是一体的。实践之后谁获得?自己,是自己获得。
    故事:以前有一个员外,有一天吩咐一个跟随他二十年的仆人,去监督建一座房子,告诉他,用最好的材料,一切设备都是上等的,结果仆人去做了,但并没有照主人的吩咐用最好的材料,他偷工减料,等到房子完成了,仆人请员外去看,员外说我不用看,那间房子是要送给你的礼物,因为你跟随了我二十年,这房子是你的报酬,那仆人听了后悔及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若是我们真心去做,所得到的是真的,反之,若是我们虚心假意的去做,所得到的报酬也是假的。

三、结论
    修道最重要是建立信心。立愿贵在于有恒,孟子日:「有为者,辟如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修行的行径,犹如掘井,若掘了九仞还未得泉源,就因此而不掘了,那岂不是前功尽弃,这和弃井不掘的人又有何差别?我们修道不是三天两天的事情,而是要持以有恒。
    修道贵在于实践,最后以一句师尊的话做为结束:「修道如初志,成道便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