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学习》前人著
十法界(二)
(六)天道
在世时修十善者,何谓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贪、不嗔、不痴、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言、不绮语,此谓之十善。修此十善者,死时灵性会升天。还有在世时是忠臣、孝子、烈女、节妇、济世救人,未得心法者,过世时灵性会升天。
天有很多层,每一位天神,依其在世的功德,来决定升到第几天,以及享受的时间。功德愈大,享受的时间愈长,升的天也越上层。愈上层的天,欲望越淡薄,甚至对于饮食,以及男女欲望,已经不再执着,心很清净、很快乐。
我们前面所研究的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这三道是极苦无乐。人道是苦乐参半。阿修罗道享天福,但心很苦。而天道身心都很愉快,思衣衣至,想食食来,气候温和,不冷不熱,香风吹拂,天乐和鸣,光明遍照。天神个个相貌庄严,寿命长远,每一位天神都很有内涵,不会争吵、打架,所以身心都非常愉快。
气天的天神,虽然过得很愉快,但是有期限,因为还未超出轮回,当福享尽时,他们还要再轮回受苦,当天神福尽时,会出现五衰相:
甲、衣裳垢腻
乙、头上花萎
丙、身体臭秽
丁、腋下汗出
戊、不乐本位
衣裳垢腻:他所穿的衣服开始肮脏,本来天神是很干净的,天国是很清洁的地方,但寿命将终时,衣裳会开始产生污垢、油腻的情形。
头上花萎:每个天神的头上有一朵花,花开始凋谢就证明他的寿命将到。
身体臭秽:天国没有灰尘,没有空气污染,也不会流汗,所以身体很干净,不会臭。若是身体开始有臭味,就知道这个天神福要尽了。
腋下汗出:腋下会流汗,就是狐臭,天神本来很干净,但寿终福尽时腋下开始流汗。
不乐本位:这一点最严重,不乐本位就是不安于本位,我们修道若是起厌烦之心,就是不乐本位,不想修,就开始坠落。
这五衰相若已经出现,男女眷属都背你而去(天神也有眷属:父母、子女、家族),而且自己知道死之将至,心中的忧惧恐怖,非常痛苦,所做天神也不见得好。佛祖要我们修道、超生了死的原因即在此。天堂是很好,但若福将尽时,是很痛苦。我们人若知道自己何时要死,这种滋味是非常痛苦,所以才会产生恐惧感。
以上是六道众生,生死轮回的情形,在佛经《法华经》里有一句话:「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畏怖。又有生老病死等火燃不息。」
我们修道就是要超出六道轮回,才能得到解脱,所以在修道过程之中,一回头思量,要觉悟,不要白过人生。
现在我们来谈四圣,四圣就是已经超出生死轮回,已完全得到解脱。
(七)罗汉(声闻):罗汉是修四圣谛而解脱。
已超出生死轮回,因为罗汉是修小乘法的,并没有发大乘菩萨救世之心,只有自渡而没有渡人,因为好静,不喜人群,独善其身,没有与众生结缘,是修四圣谛而得到解脱。
(八)辟支佛(缘觉):是修十二因缘法而解脱。
辟支佛修行的重点在觉悟,例如人为何会受苦?是因为造业,因为前世无明,由无明而造业,由业而受苦。所以辟支佛是修十二因缘法而觉悟,不造业,就不会再来人间受苦而得到解脱。辟支佛虽已得到解脱,也有渡众之心,自渡也渡人,但是还未达真正菩萨的境界,所以也叫作中乘菩萨。
(九)菩萨:修大乘法六度万行法
大乘菩萨不只是自渡,而且渡他。菩萨的心非常慈悲,非常广大。众生的苦他可以感受,所以发愿精进行道,救渡众生出离生死苦海,以达涅槃彼岸。道未降世以前,修道必须经过种种过程,因此过去的修行人很辛苦,譬如要修成一位菩萨,必须经过三阿僧祗劫,这是非常遥远的时间,以及很难达到的境界。但是现在的修道人大部分是由过去世修来的,若是过去没修,现在要在道中修是很困难的,在过去圣佛就曾经来到世间传教,为的就是要等待真道降世。当真道降世时,在过去曾经修过的修行人都来转世得道,然后完成果位。
所以当一个人从求道、修道直到发心渡人,这时已不叫凡人,而叫菩萨。因为我们做的工作如渡人亲民、服务、讲课,这些都是菩萨救世的工作,所以称为菩萨,但不是真正的菩萨,而叫「因地菩萨」,因地就是凡夫位,位子未固定,遇到考验、挫折、毁谤时可能会退志,但若能坚定信心,终身不退者,定入圣位。
(十)佛
佛是十法界之中最高的境界,叫觉行圆满,佛性也叫本性,能与宇宙合而为一,所以佛能知道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也知道众生过去亿劫之事,及未来亿劫之事。虽然如此,但不能化导无缘,你若无缘,佛无法渡你,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你听不进去,沒资格听道理,这叫无佛缘。什么叫做佛缘?就是佛所说的道理我们听得懂叫佛缘,我们有机会听到佛讲经或阅读他所留下来的经典、教义,因为我们以前与他结过缘。佛虽然知道每个众生都有佛性,但你若没有佛缘,佛也无法渡你、化导你,这叫无缘。佛曰:「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难度无缘之人。」
三、结论
由以上十法界的介绍得知,人死后还没「了」,若死了就「了」,那天地间就没有东西的存在了。物质不灭是一种定律,其中只不过是分子的结构变了而已,原子本身并不会消失。就象这种原理,在天地中,灵是不会消失的,而灵要如何转变?如何升?如何坠?就决定于人要怎么做。众生本来顺着自己的业力自生、自灭、自作、自受,但是圣佛慈悲、不忍心,所以才来说道理教化我们。
师尊、师母不忍心,所以才来教化。不然,这是我们的业力,圣佛并不欠我们的债,前辈者也不欠我们,但为何如此的慈悲咐嘱呢?是因 老母慈悲,派师尊来人间,掌明师的职权,前辈者的苦心,我们才有机会求道、修道。然而道不是那么浅显的东西,而是浩瀚、深远莫测、微妙的真理,让我们不可限量的受之,也会造就我们灵性未来无可限量光明的旅程。所以,不论是今世或是未来,灵性也都会有很光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