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星期二

《讲义学习》如何克服修道的障碍(二)

《讲义学习》前人著

如何克服修道的障碍(二)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先生种一根竹子在旧的庭院里,他浇水、施肥、每天都照顾它,就这样经过了很多年,竹子长高了,常常竹子就想向他的主人感谢,因为他为它做了那么多事。
    有一天,主人靠近了竹子跟它说:「竹子,竹子,我需要你,可以吗?」
    竹子就想:这是一个好机会来向他的主人感恩,所以马上就回答说:「非常愿意。」
    「但是我要用你,需要把你砍下来,你肯吗?」
    竹子想了一下,如果受砍了我就会痛,但是它又想到主人照顾它的所有一切,就说:「好。」然后主人就把它砍了下来,放到土上。
    隔一天,主人回来说:「竹子,竹子,我要用你,可以吗?」
    「当然可以。」
    「但是我需要剪掉你的叶子和枝干。」
    竹子想:「他已经把我砍下来了,现在又要把我的叶子和枝干剪掉,如果他这样做,我就什么都没有了,但是我还是要感谢他。」竹子就回答:「可以。」然后主人就把它的树叶和枝干全部剪掉了。
    隔天,主人又回来了,又跟它说:「我可以再用你吗?现在我要把你的节全部拿掉,让你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
    竹子一听就开始哭了说:「我已经什么都没有了,现在又要把节全部都拿掉,如果这样做,我会很痛。」
    主人就回答:「我知道,但是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可让你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
    竹子一听就不哭了,然后勇敢地说:「好,我要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主人就把它的节全部拿掉,然后就把它放在源泉和田地间,让水可以灌溉,就这样它成了主人的最好帮手。
    这些是    上天给我們的,可以增加我们的力量、勇气和信心,所以如果我们遇到困难、阻碍时,要对    上天有很大的信心,则阻碍可以使我们变成对社会和世界的一个好用具。
    院长大人说:「成功不是一个奇迹,奇迹就是坚持到最后。」阻碍越大,我们就会有更大的力量来减轻它,所以超越阻碍就可以增加我们的勇气和智慧。
 
(三)怎样超越障碍?

    我们有很好的运气,才可以求道,然后来佛堂,并得到教导之后,才看到为什么会有障碍的存在。不过,也有方法使一个修道者比较没有困难来超越障碍。怎么超越呢?
    第一、常常来佛堂听课,然后慢慢的实践这些教育。这个方式,可以产生功德和德行,将可消除我们已种下的坏种子,然后阻止它继续衍生。
    第二、要超越它,就要学习接受它。生命就象海浪,当它们退回去,就是要产生力量,使它们再上来。这是一个自然现象,在生命里有好的时候和坏的时候,也是自然的,所以我们不管好坏,都要接受它。也象是有时候就出太阳,有时候就下雨,但是虽然我们看不到,太阳都在的,也就是说最重要的是它永远都存在,而且在它身上我们应该有信心,让我们从最坏的时候再恢复。如果这个信心在我们困难时也保存着,就可以比较简单,也比较没有痛苦的来超越它。因为痛苦大部分都是不接受的结果,我们也要知道阻碍的形成是有原因的,更要自觉它的公正、和它给我们前进的机会。我们要接受它,并感谢    上天,且毫无埋怨地走过它。一样的方式,如果我们的债已付完,我们能开始来保存功德和德行,它自然可以使我们提升和清理我们那一层使我们本性不能光明的黑暗,象太阳在乌云后面一样。
    第三、要尽量把我们个人的埋怨放一边,然后帮助别人。如果在日常生活里,在我们经过一个阻碍的时候,我们要离开我们现在所经过的,然后把我们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就一定可以超越我們的阻碍。

三、结论
    今天我们了解怎么超越生命的阻碍,为了要达到,第一,要了解什么叫作阻碍和为什么存在?但是现在我们必须离开这些理论上的,来面对在我们生命中真实的困难。能修行我们天生就有的德行,就是我们生命中必须达到的真正胜利。所以    上天准许我们通过阻碍,来清理这些坏的种子,我们要记着这些坏种子,就是我们以前的错误和不好的行为所产生的。不是只有一般人有阻碍,修道君子也有阻碍,我们要感谢这些阻碍,因为有这些阻碍,才可以使我们成为修道君子。他们也是修行正信,坚持不变,而且柔顺象竹子一样。竹子为了可以使大家崇拜它,必须磨过和刻过。
    玉是一种宝物,但是还没磨过以前,它跟别的石头是没有两样的。如果没人发现它,然后去磨过、刻过,也不可能显出它原来面目、光泽和高价钱。有一个玉的故事:有二颗没有雕刻的玉,一天一个雕刻师来了,试了第一颗玉,但是当要用錾子打的时候,它就逃走了。第二颗玉,这一次它接受了雕刻师的敲打,这个师父把它刻成了一座佛像,它就被放在供桌上,让人用水果和香来拜拜。有一天那颗逃走的玉察觉了这个情形,就接近了那颗刻成佛像的玉,问:
「为什么我们从一样的地方来,你被崇拜,我却被遗忘?」
    「因为我忍受了雕刻师的敲打。」
    我们的本性一样是纯净和光明,象一颗钻石,如果不是因为有阻碍和生命的考验,我们永远不会到达认识我们本性的境界,就成了那块没人发觉的玉。
    一个天主教神父(Alfonso Milagro)写了一本书叫做《上帝的五分钟》,在上面写了每天的静坐。在那一本书我们选了一些跟我们主题有关的,(阻碍可使我们学习)「怜悯就是跟别人受苦」。如果自己没有先受过苦,就不能跟别人受苦,了解就是跟别人学习,但是这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所以你不可审判你在浪费时间或你在痛苦时的努力,只有你在学习跟别人一起受罪。谁懂得受苦,就知道减少痛苦,谁会哭,就比较会了解哭的人。(要给阻碍一個重大的意义,使我们可以比较轻松的走过)人最大的烦恼,就是怎么把肩上的十字架拿开,人用很大的力量尽量避免背十字架的痛苦,他要一个没有苦,没有痛,没有问题的生命。但是在这个没有限制的勇气中,他找到了处罚,是人今天不了解痛苦有一个真正的价值。他不认识就排斥,在他努力找寻没有痛苦的生命,却找到没有生命的痛苦,就是没感觉,没规划。这就是使他痛苦的地方,他不能逃离痛苦,也看不出痛苦的意义。
    说基督徒,可以企图找到一个没有十字架的耶稣,一定会找到一个没有耶稣的十字架。一个没有耶稣的十字架的结果是:繁重的、痛苦的,不能忍受背在肩上的,也不可能带在心里面(十字架就是每天的障碍)。
    在生命程把十字架抛弃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不要自欺欺人的想着奇怪的十字架,十字架它会用一千零一个形象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天,我们许多工作的完成就是一个重压在我们肩上的十字架。忠诚的做我们对家庭、工作、国民上的责任,真挚的修行爱全部的人,即使对我们不亲切的人,服务別人。虽然我们不方便,但可以使别人觉得舒服。接受一些我们没有追寻的烦恼,不知道为什么和从哪里来的。但这些常常形成一个重或不重的十字架,但是最后还是十字架。那些受苦但却知道为了什么受苦的人很高兴,那些为别人受苦的也会很快乐。

《讲义学习》如何克服修道的障碍(一)

《讲义学习》前人著

如何克服修道的障碍(一)

一、前言
    我们想象着一条河,可以看到它自然的流,我们知道它是从高处来的,例如山上,最后流向地球较低的海洋。但是我们没想到的是,它所要经过的种种困难,象岩石、高山、深渊、峭壁、岔路、树干、水库,地下道等等。
    但感谢它的德行、恒心、谦卑丶顺从等等,最后都会到达它的目的地,就是回到它的本源。
    生命就象这条河,但是如果遇到山、岩路、树干,很多人都无法显露它的德行。哪些是我们生命中的山、岩路和树干呢?
    前辈者期待等我们了解哪些是障碍,为什么存在以及如何超越它,使我们在生命中过得更自然,如此我们的心灵也可以提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克服修道的障碍」。
    为了比较好了解,我们把主题分成几点。

二、纲要
 
(一)什么是障碍?

    障碍就是那些在我们生活中干扰我们的,在某个时候,它阻碍着我们达到目标,扰乱我们希望有的和平。
    不管年龄、民族、信仰或心灵的层次,是人本有的。
    例如:当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时,就会遇到阻碍。在学校也是一样,当我们要升级时也需要经过考试,这就是为了达到目标的障碍。
    也许我们想要平静地过日子,但是跟我们的孩子、兄弟、父母或是先生、太太有时候会磨擦。
    又如我们想去佛堂听课,但是没钱坐公车。
    但这些都还只是微小的障碍。或许我们想正常地工作,但是却生病了,必须好好地休息一番。最重要的就是那些使我们无法修行的障碍。
    例如:某些使我们对信心起疑的事情,象孩子的死,得了很重的病、一个假先知的话、为了达到目标但却一直的失败等等。
    有一种障碍就是使我们减少仁慈心(怜悯和慈悲)的事情,例如:嗔恨一个伤害我们的人,不原谅一个对我们打击的人等等。
    又有一种阻碍,就是任何一样东西都可能把我们的智慧盖住(分辨善恶的能力),使我们做一些我们都知道不应该做的事情,例如:我们知道必需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但是当我们跟一群朋友出去的时候,却又喝得太多,吃得太多,甚至吸食有毒的物品等等,使身体受到伤害。
    还有一种阻碍就是一些让我们失去礼仪(谦卑、中庸)的东西,使我们高傲和无礼。例如:不尊敬老年人,或我们去咖啡厅喝咖啡时,如果服务生较慢接待我们,我们就不高兴的大声叫。
    此外,更有一种障碍,就是一些使我们失去正义感的(正直、公心)考验,例如别人找比较多的钱给我们的时候;或者父母亲生病时,依靠我们时;别人送一张我们最喜欢的人的演唱入场卷等。
    如果我们可以克服这些障碍,但又不失去这些德行的话,我们就会感到非常的轻松和满足。
河流它柔顺,有智慧,持久和谦卑,所以它可以顺利的到达它的终点,以及超越全部出现在它过程的障碍。但是人因为没有发挥那些德行,就会经历一些劳苦,没有恒心,不能分辨藏在每个阻碍后面的原因。

(二)为什么会有障碍存在?

    大部分的阻碍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错误和不好的行为所引起的,因为我们在我们日常生活做的事只是一个因,之后才有结果。
    事实上,一般人常常都没有想到,有时候周围的一切是由于他自己的行为、语言、存心所引起的,但是全部我们做的、说的、包括它的方式和存心,都是我们所种的一颗种子。这些阻碍就是我们以前所种种子的果实,    上天就是用这个方式使我们来清除我们不好的行为和错误。
    障碍就是一种债,我们都有债,因为我们常常在用「信用卡」。例如:我们在讲一个人不好的时候,我们就得到一个债务;我们不宽恕人的时候,有不好的思想时,生气的时候,这些都是在制造债务。
    问题是我们不知道从「信用卡」中取了多少,不管我们已经忘记它了,但它们仍然存在,然后在某个时候,他们就会来讨债,这些就是阻碍。
    例如:以前有一个先生对他周围的人都很不好,因为他很高傲。虽然他的家人也恳求过他,但他从来不想改变,自己也从不想自己的行为,带给别人的是一种痛苦。
    有一次他不舒服时问医生:「什么时候病痛会好?因为我不应该遭受这种痛苦,因为我从未伤害过任何人。」一个有智慧的医生靠近他说:「你已经忘记你怎样对待旁人的吗?」在那一个时候,他才了解他带给他的家人和朋友多少痛苦,现在的痛苦就是以前他给别人痛苦的结果。
    如果全部都很好,一个好家庭、好朋友、好工作、也是一种考验或阻碍。为什么?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种心灵成长的停滞,对物质的执着。我们已经知道它跟我们的身体一样是不长久的,所以它会使我们产生痛苦。当我们有反应时,有时候已经太晚了,因为我们已经过了一生了,应该知道:死了以后就太迟了。
    这样的好处境和物质上的享受都会变,如果我们执着它,然后又失去它,不能再享受它了,就会使我们很痛苦,使我们不能理解。阻碍也可能是    上天对我们的考试,是否赐福予我们,    上天要考我们的时候,会先观察我们是不是已经准备好,要去超越它了。    上天不会给我们一个我们还没能力通过的考试,但是如果已经给了我们,就要看我们的能力来超越它。如果我们可通过的话,就会得到一个好的果实;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就会停滞和失去它。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发现我们德行的层次,象容忍、智慧、信心等等。例如我们想象一个有山,有很多植物,很绿、很多花、有广阔的蓝天、安静、和平的气息的景色。
    想象一个小湖,很平静。一只在湖边上睡觉的鸟。再远一点,在一座山的后面,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水量大的河。再过去一点,就是它形成的瀑布,差不多有一百尺的深度。水落到下面的时候撞到石头,就产生很大的声音,然后水就溅到每一个地方。在那附近,一只山猫在一个石头上睡得很舒服。如果我们想知道这只山猫修行到什么程度,以它在瀑布旁可睡得很舒服,杂声和水滴都不能影响,可以知道它可能已经到了中庸附近。因为不管它身外的声音,它都能睡得很安详和平静。但是如果我们想知道那只鸟的修行程度的话,就不可能,因为我们没有外来的作为来了解它。一样的方式,我们住在这个没有平静、和平与和谐的社会里,然后被外界的东西吸引着(颜色、形状、味觉等),我们很简单的可以表现我们的德行。所以在城市里比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安静地方,更可以认出有智慧的人。有信心表示已通过一个考试,如果我们可以相信上天和道,不用看,也不用摸。有时我们很肯定我们有很大的信心,但是事实上不是有那么大的信心,我们可以用障碍来了解,例如:有时候我们会为了我们的亲朋好友出事而来埋怨(病痛、丢掉了某样东西、经济不好等)。
    我们要接受障碍,象是我们成长必须要走的一步。前辈者常常跟我们说一个很美的例子,就是竹子,竹子很高又有柔勒性,为什么?因为到达某一个高度,就会撞到一个阻力的能源,所以它就需要产生更大的力量来超越它,这样它就形成一个节,可以把它需要的耐力和柔顺力集合,让它可以成长。所以竹子的结构是很坚固的。同样的方式,阻碍就象那个阻力,使我们必须加更多力量来超越它,因为经过它之后我们会更壮,有了一个新的节,可以让我们成长,不让生命把我们打败。

(待续)

2022年4月25日星期一

《讲义学习》心好就好何以必要求道

《讲义学习》前人著

心好就好何以必要求道

一、前言
    在开始之前,首先感谢    上天慈悲,让我们有机会共同聚一堂,一起来学习上天的真理。
    今天后学在这里要感谢上天的慈悲,以及前辈者和坛主的慈悲,后学在此并非来教大家,因为后学还未有足够的智慧,只是想与大家来分享一些从前贤那里所学到的真理。
    自从修道的这一段时间里,发现一个人的改变和成长,时间的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于心。我们遵照前辈者的心,他希望后学能学习    上帝的真理,然后力行之。我们今天才能有缘相聚在这里,这我们谈有关「心」的题目之动机。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有一些人刚开始修道,并感到道的宝贵,当他们讲道给家人或亲戚朋友听时,就会遇到下列的几种回答:「我已经是很好了。」或是「我的心很好,为何要……?」,「我已拥有一切,家庭、工作,而且我也没做损害别人的事,也不偷丶不杀,我什么都不缺。」
    我们要如何去回答他们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题目:心好就好何以必要求道。
    如果我们看事情能再深入一点,会发觉无时无刻都受到    上天、阳光、空气、泥土等的恩惠。相反的我们给    上天回报了什么?祂不要求我们什么,只要我们的一片诚心,去行    上帝的义,显现    上帝完美的德行。
    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题目。

二、纲要
 
(一)心好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一般我们所谓的心好是什么?
    有一天后学问了一些不同的人,何谓心好?有一些回答说,所谓的心好就是不偷、不做不义的事、不去攻击别人、照顾家庭、交很多朋友、过有规律的生活、不干涉别人的生活等。一般当听到这些话时,会觉得很有道理,但我们若是深入去了解,这样的回答,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样正确与完整。在这社会上,有时候我们想去寻找具备这些特点的人,但却很难找到,我们相信拥有这些特点的人,就是所谓心好的人吗?这些都需要更深入、更细微的去省思,也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自己。
    当我们来到世间时,    上帝赋予我们完美无缺的美德,就好象来自天上一样,这些是:仁、义、礼、智、信,由这些衍生出来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恭、敬、谦、让等。这些美德都是我们在天上的父所给予我们的,也是人类的本质与本性。这个绝对的良心就是我们跟其他生物(动物、植物或矿物)不同的地方。可是这些美德很难在凡人的身上看到,但并不表示不存在,只是被我们的恶习、欲望、无知、自私等所蒙蔽了,也就是这些美德仍然存在的。所以实在去实践那些美德,以及拥有好的心肠,只是做人所应具备的条件,并非特别的好心。
    如果没有那些美德的话,我們就不能称为完人,所以心好并不是如人所说的「完人」。如果我们仔细地省察我们自己,就会发现,我们有美妙无穷的美德,可是却让它沉沦了。在一天二十四小时里,我们没有去实践仁、义、礼、智,就是因为缺少信。当中「信」者「性」也,本性之流露。
    这五种美德对我们来说还离得很远。如果我们每天去想    上天赐予我们的,来自上天的、大地的,来自一切我们周遭的事物,我们所回报的实在太少了,有时候我们对周围的人不好,对每天给予我们的大自然,并没有去爱护。如果我们能回报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如果我们也能用感恩的心,来报答大自然,感谢它们赐予我们的粮食,一天之中有多少的不好念头会在浮现脑海中呢?又呈现了多少感恩的心在每天的生活中?从我们一起床就开始接受到别人的恩惠,如阳光、盥洗的水、日用的饮食,如果每一分的阳光都要付钱,我们将会怎么想呢?一旦缺少了它才会开始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例如从来没有人想过要感恩每天所用的水与空气,如果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需要付费,水与空气及阳光都来自于    上天,事实上我们用再多的费用去支付都不够的。
    为什么我们都无法去体会这些呢?因为我们有时被蒙蔽了,或许我们会这样想,那是我们该得的,因为我们也在工作,但是我们做的太少了,而受到的恩惠太多了,谁有这种大能力能使万物新生与成长,只有天地才有这些美德,事实上我们每天生活上所需要的事物,都来自于    上帝。
    在好的方面,我们也接受到了关爱、礼敬、教育,虽然我们很深入的去想一些最平常的事,我们还是无法领会的。因此,如果我们仔细的想一想,我们会问自己够资格享受这么多的恩惠吗?我们只要拥有善良的心就足以报答了吗?
    如果一个好人,在一生常中只限于施舍食物、衣物、住所,那么这跟岩石又有什么不同呢?
    由此让我们了解,如果只是心好,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心好就象我前面所说的,那只是做人的基本条件而已。

(二)对心好而无法找到真理与修行的人感到可惜

    现今的社会太缺乏道德了,缺乏礼敬,缺乏良好的习惯,自私心在心中泛滥,这些都由于贪求声色犬马物欲,所造下的产物,也因为这样我们也受到了影响,甚至连心好的人也不例外。当然也有一些人在内心中严守着戒规,保存着良知,但这种人实在太难找了。
    相信大家过去都有很好的修行,所以今世才有这么好的根基,尽管如此,对于一些只有心地善良却无法提升自己的修行,改变为君子的人感到可惜。
    道的宗旨就是要了解和回到我们的本源,如果我们没有求道,绝对无法了解我们在这世上的使命,而只限于做个心好的人而已。所以我们是为何而来到世间?我们来到世间难道只是为了起床工作、读书、看报、看电视,然后休息,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吗?
    如果我们没有找到真理的本源,让自己提升,也让别人提升的话,就是辜负    上帝以及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有德行的人,他们有很深的根基来维持精进,如果此时能借着我们的根基,认识自己的本性,回到我们的本源,了解人生的真谛,更进一步来完成使命,如此就不会辜负    上天了。
    今天我们会居住在这个世界并非偶然的,在这世上还有很多心好的人,正期待着能够找到真理,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这种机会求得这么宝贵的道,以及跟我们一起修行。我们已经找到了真道,但是他们仍然在每一时刻,每一个地方期待着真道的挽救。

(三)心好就是自己修道也让別人修道

    圣人的心    凡人的心
                        

    这两个中国文字都代表心的意思,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第一个是代表圣人的心,我们可以看到它有一个直线,一条边线保持平衡,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定的规矩,这就是代表圣人的心。
    第二个心的线条看起来就是没有规则,直线偏离,还有在顶端上有个勾勾,这个代表凡人的心,就好象字本身一样,毫无秩序且不正。那勾勾的心,使我们执着于万物、情感,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的往后退。
    此时在每个人身上都同时拥有两种心,但只有血心(人心)占优势,而圣人的心并未显现出来。
    好心就是本性,古代圣人(孟子)曰: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借着道来光明我们的心性,而且也可以觉醒他人,这就是所谓的心好。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人在赈灾,或救济穷人,但是这种行为是在事情已经发生了才做的。这虽然很好,但是修道就是要改变气数,可以避免灾难及一切问题的发生,这才是「绝对的心」。    上帝所赐予我们的心,圆满光明无污染,是真理的化身,而真理是绝对不变的,所以,此心也是绝对不变的。

三、结论
    从以上所谈的,我们可以了解到,为何心好还要求道修行。虽然我们有个好心肠,不只是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且也可以帮助别人也去掉自己的自私心,而对别人的痛苦不可以装作没有看到而不在乎,不可以想我心好就好了。这是错误的观念,所以我们已求了道,应该更珍惜以及更精进来修心。
    天时越来越紧急了,而我们还在苦海中浮沉,无法到达彼岸,让我们一起携手走向正等待我们的天国吧!
    感谢    上天慈悲,感谢前辈者、坛主慈悲,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错误的地方,恳求    上天慈悲赦罪,也感谢各位前贤抽空来参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