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陷溺·援之以道》崇汉编著
(一)曾子《大学》
人人皆以修身为本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曾子《大学・经一章・大学之道》(节选)。
注释:
庶人:即庶民,老百姓。
壹:一样。
皆:都是。
意译:
物格而后知至:去除后天一切气秉所拘、物欲所蔽(物格),良知一旦显现,就有了正确而透彻的见解(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一旦有了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之后,内心的意念必然真诚了(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意念一旦真诚不妄之后,心思必然端正(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心思端正无邪之后,言行有道,便能修至以善德润身了(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德行已修至可当全家的模范,家庭成员各尽伦常,家庭既然能做到夫妇互相扶持并且相敬如宾,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长幼有序,家庭和睦(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家齐之后,才能要求国家的治理(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一旦能治理好国家成为仁义之国,国与国及各国人民平等互助和睦相处,天下就有希望太平了(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从天子直到平民百姓,人人皆具有灵明不昧的本性。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人人都应该做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基本功,完成修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作为根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反之,假如不修好自己完美的品德,本末倒置,那就难于达到家齐、国治、平天下了。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他对重要的部分不在乎(其所厚者薄),却重视次要的部分(其所薄者厚),这样想获得成功,那是从没有过的事。
要旨及其他:
1、修身悟性称为本。有了完美的品德修养,由此才能推广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称为末。本末原本是一体,要注意本末轻重的关系。
2、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之前的四个步骤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它是完成修身的主要部分。
3、儒家的“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修内圣,修心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行外王、亲民度众)。修身者修其内修(修内圣)称为“独善其身”。假如内修(修内圣)又加外治(行外王)称为“兼善天下”。您选择“独善其身”还是“兼善天下”呢?
4、南宋理学家朱喜将“四书”之首的古文《大学》重编为“经一章”和“传十章”。相传《大学》一书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经一章”原为孔子之言,由曾子记述,“传十章”则为曾子之意,由门人记述。
事例:
某家工厂的仓库管理员名叫阿聪,他人缘好,跟工厂所有同事都合得来,大家对他也很尊敬。
这天,送货员送来阿聪所订购的货物,他点算后发现缺少一样货物,订单也没写。于是,他前往办公室向订货女同事询查,该订货女同事转而责问她的女助手,女助手却说她的记录漏写,两人互相指责。
阿聪见了语气和婉地说:
“没关系,不是你们的错,别互相指责;是我当时没讲清楚——这是急需品。麻烦你们,今天帮我订购,明天叫送货员尽快送来。”
当阿聪向仓库走去时,该女订货员急忙追上前去对他说:“对不起,的确是我忘记写……”
阿聪亲切和蔼地说:
“忙中有错。算了!你别责怪自己。”
“迟了一天,客户急着要货,你会被责骂的。”女订货员抱歉的说。
“你别担心,有关客户我会妥善处理。”阿聪安慰说。
浅析:
阿聪宽大为怀,不但没严词责问订货女同事的过错,反而安慰她说没关系,别自责,由自己承当她的过错。
阿聪良知显现,知道体谅、宽恕别人是一种美德。因此,他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不随便发脾气,言行有道,便能修至以善德润身了(心正而后身修)。